「方志四川传统文化」绵阳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马镇龙抬头节

最后更新 :2023.09.26 04:09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发号台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龙抬头,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的日子。绵阳市三台县老马镇在龙头山举办龙抬头节,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龙抬头节,老马镇传统节日,绵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马镇得名

三台县老马镇,位于三台县北部、涪江东岸,原为老马乡,2017年改乡为镇。

老马镇驻地,古称老马渠。据传,汉昭烈帝刘备屯兵八角庙与刘璋相距,刘璋决涪江水淹刘备大军,张飞率部撤退经此,因水急马不过渠,张飞性急㧯马过渠,后人称此地为老马渠,镇以驻地名。

发号台

龙头山得名

龙头山,龙抬头节举办地,位于老马镇龙泉村,因形似龙头得名,传说是中华龙脉之源。

民国《三台县志》引用《方舆纪要》记载:“马头山在州北六十里,山势昂起形若龙马之首,亦号龙头山,山腹之泉脉极盛,能溉民田数百亩。”汉朝时风水一说盛行,传说陕西有一捕龙大师行至此地,奇之,以为风水宝地,入夜观之,似有巨龙蠕动,遂埋铜钱为记。未几,又有汉中一捕龙大师,行至此处也似见龙动,便插针为记。两位大师均以为此处为龙头所在,欲在此建祠供之。二人均称此地为自己所发现,并各有铜钱、银针为记,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有好事者见证银针为铜钱所包涵,铜钱被银针所贯穿,二人遂握手言和,同心戮力于此修建文昌祠。此后,此山即更名为龙头山,文昌祠即龙头山寺。

民国《三台县志》记载:“龙头山寺在县东房日乡(今老马镇),古刹也,有老僧……。汉为文昌祠,唐为三教寺,元为竹根寺。明之中叶梵宇禅林蔓延山顶,康熙二十四年重建文昌殿,雍正间重建大佛殿,乾隆十八年重建观音殿……”

发号台

龙抬头节起源

老马镇龙抬头节起源于唐朝。据史书记载,唐德宗根据李泌建议,“下诏废止正月晦日(三十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取“居春季之中而和暖”之意。而四川民间则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并有“二月二”过“龙头节”的风俗。因而梓州“中和节”又称“龙头节”。梓州的“龙抬头节”常年于龙头山寺周围开展。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这里写下美丽诗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龙头节”悠久的历史由此可见。

发号台

传承发展

老马镇龙抬头节既是一项重大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一次重大商品交易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起会,初二正会,初三散会,地点在龙头山下龙头寺,以祭龙为载体开展商品交易(商人们把小商店开到路边,群众也会把挂耙、枷担以及种子、树苗等春耕急需的生产资料拿到龙头山下进行交换)和文化活动(有民间自发的狮灯、龙灯、马马灯等妙趣横生的表演)。活动期间,百姓聚集到此处踏青巡游,到龙头山寺中烧香祈愿吃斋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全家平安、阖家幸福。

发号台

龙抬头节开始由民间自发组织,自1993年起由老马镇人民政府牵头举办节会。

发号台发号台

龙头山及龙头山寺是龙抬头节的举办地,老马镇龙抬头节起源于唐朝,是绵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