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非遗展示|传统民俗:三僚堪舆文化

最后更新 :2023.09.25 03:29

 

发号台
发号台

三僚堪舆文化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全村至今有数百村民,长年以风水地理为业,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和港台海外,堪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堪舆文化既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人居和丧葬习俗。它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发达兴旺,与人的阴居、阳宅建筑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一民俗现象,人们将窥测到客家民系生息、迁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杨公学派把风水地理中的“形”和“气”融为一体,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山水、树木、阳光、空气等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协调,因而,在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水文气象学乃至美学、社会学上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历史渊源

从唐僖宗年间,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开基立业以来,三僚即成为风水“圣地”,曾、廖两姓子孙后代,世代家传,绵延不绝,迄今己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建树颇多,其传世之作《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八分歌》、《怀玉经》等,至今仍被堪舆学家奉为经典。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勘择明十三陵皇家陵园并督建长陵的廖均卿、择址建献陵、昭陵的廖文政,为嘉靖帝相造寿宫(定陵)的曾罗山,为清顺治帝择昌平州皇陵的曾永章,为明永乐皇帝修建十三陵并重修万里长城择地选址的曾从政等等。三僚也因之而成为中国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

主要内容

堪舆学俗称风水地理,它是古老“易经”中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支派,集中反映了客家民系的一种文化信仰和人居生存环境、丧葬习俗。在堪舆学家看来,人一生的吉凶福祸、平安康健,子孙后代的繁衍兴旺,都可以通过阴居、阳宅环境的调整、构建来加以培育或改变,趋利除弊。如勘测、或改变房屋、墓地的朝向、结构、位置,周边山形水势乃至家中物件的形状、摆设等等。风水地理术士的任务,便是寻找一种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最佳结合点,谓之“点穴”。客家人大凡建新居或建墓地,都要请风水地理术士来“寻龙觅穴”,尤其是家中出现某种不吉利或不顺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也是寻找高明的风水地理先生前来勘察一番。这其中,既反映出客家先民对山川土地神的一种敬畏、信仰和崇拜,更是对科学的一种探寻、总结。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首先关注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而堪舆学,正是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科学原始、古朴的认识以及通过改善生存环境,达到幸福安康、繁衍子孙后代的美好期盼,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相对固定成形的文化习俗。

堪舆学依据的是神秘易经中阴阳八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理论,通过罗盘这一独特工具来较验、调整方位、角度,达到阴阳协调、平衡和谐。罗盘,是风水地理先生的必备工具;周边山形水势、自然环境的辩证观测,即所谓的“察形理气”,是风水地理术士的主要技艺;“形为体,气为用”,使堪舆学成为一种复杂而高深莫测的“玄学”。三僚村由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底蕴,成为了“风水文化圣地”。村中的杨公祠,香火鼎盛,来拜谒“杨公”金身的海内外信徒络绎不绝,而三僚村村民更是代代相传,相沿成习,男性村民中,几乎有半数以上以风水地理为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堪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堪舆文化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发达兴旺,与人的阴居、阳宅建筑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一民俗现象,人们将窥测到客家民系生息、迁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杨公学派把风水地理中的“形”和“气”融为一体,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山水、树木、阳光、空气等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协调,因而,在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水文气象学乃至美学、社会学上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从风水术艺来说,集中在三僚及周边的店山、梅窖及宁都的赖村等地,但作为民间信仰和习俗来说,三僚村是客家堪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远至港台海外。主要工具为罗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明十三陵和明长城的堪择选址、赣州城的开基择址等等

发号台
发号台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梅窖镇三僚村是离兴国县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堪舆国师,明师72位。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他们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这确实是个神奇的小村子,众多令人不解的古建筑其实都有很多说头,其中曾氏蛇形祠堂虽然怪异,但是在风水一说上又着实让人着谜。

发号台

古樟下是村民休闲好去处。黄建周 摄

发号台

生态秀美、旅游设施完善的三僚一角。张昌桢 摄

发号台

精美的三僚蕴含无限魅力。(航拍图片) 谢治源 摄

三僚村在一千多年的堪舆文化传承中,留下狗形祠、包裹石、九尾杉、曾氏杨公祠、罗经石、虎形墓等许多经典堪舆文化作品,吸引海内外无数堪舆文化爱好者前来学习与观摩,三僚村已成为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的三僚千年堪舆古村,距离县城有60公里,三僚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诞生地"。2008年6月,三僚风水文化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发号台

声名远播的三僚村近几年来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海外各地人千里迢迢走进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体单位。他们都是去探索那块土地上的神奇和奥秘;去寻觅已长眠在地下先人们的踪迹履痕。

发号台

三僚村是一个北、南、西三面环山的小盆地,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6公里,由西向东倾斜的小盆地。后龙山(海拔550.5米)从西向东横亘在盆地的北面,牛轭丘(海拔774.6米)、庙子岭(海拔692.2米)、罗刷岭(海拔676米)等几道山峰由南往东横亘在村南,村西是与黄岭村交界的黄岭(海拔467.5米)。

发号台

如今三僚主要生活着曾廖两姓,大部分都以堪舆为职业,随着三僚文化景区的盛行,也有不少人开启了以农家乐等餐厅,住宿,向导为经济来源方式,也有不少祖辈相传的堪舆师办起了风水培训班,或者是招收弟子的方式为杨公风水传承做出重大贡献。

发号台

也许会有人说,三僚现在几百个堪舆师,里面有真有假,水平参次不齐,对于这种说法,小编只能说,传承三僚祖传风水,弘扬杨公救贫精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滥竽充数或许只有少数,大部分的杨公弟子都以传承杨公风水为己任,为三僚堪舆文化奠基了扎实的功底,因为堪舆是造福他人的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的杨公祖祠,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弟子前来虔诚跪拜,无论曾氏杨公祠还是廖氏杨公祠每年都都会举行盛大的杨公诞辰典礼,这是三僚人对祖师爷的敬重,也教育子孙后代,时刻不忘先辈的文化传承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