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的反盗墓招式(四)构筑“崖墓”阻挡

最后更新 :2023.09.24 04:25

 

虚冢设疑,虽然可以迷惑世人,给盗墓者造成干扰,但虚冢还是有坟头的,所以盗起来很容易,一个个掘开不就真相大白了?元人陶九成曾称,“会须尽伐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操尸”,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依古制“不树不封”,又与后来传统丧葬习俗相悖,与主流孝道不符。况且,帝王们多喜欢张扬后事,造大坟高冢,以显皇家威仪。

既要威仪,又要安全,那只有把墓穴造得坚固一些“依山为陵”,将墓穴挖在山岸岩石之中,便成了又一种反盗墓的流行招式。

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由于墓穴筑在山中,普通的民盗、散盗是不可能得逞的。但这种葬法一般人家也造不起,造不成,非帝王陵寝、王公贵族墓冢不可为。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一般认为,这种依山为陵的崖墓兴起于唐朝,开创者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开凿九峻山(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而就。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其后的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章、贞、简等十三陵,也都是这种类型的陵墓。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但防盗效果显著的“依山为陵”并非李世民首创,只不过到了唐朝这种葬制更为成熟罢了。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因山不藏,不复起坟”,才是最早的。霸陵位于今西安市灞桥区境内,所在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叫法--凤凰嘴。当年,刘恒命工匠在此地的北山上,斩涯为冢,凿洞为玄宫,以水为陵号。

依山为陵也非刘恒首创,只能说是帝王陵中的第一。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属同样结构,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发号台

中山靖王墓

发号台

徐州龟山汉墓

崖墓,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地区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崖墓在南方临江河少数民族中极为流行,至今仍有。到了东汉,崖墓则多俗称“蛮洞”。

发号台

崖墓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