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祁讲乡村振兴丨乡村风水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

最后更新 :2023.09.23 05:11

 

发号台

乡村风水是乡村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长期交互交流的结果,而乡村的人是自然空间、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之间的桥梁。是三个空间之间的协调者,也是三个空间的享受者、创造者。正是因为这种角色的持续扮演让乡村富有了生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风水就是乡村生命之气息。

发号台

个人生命语境中,乡村风水的完整演绎,

在数千年的历史上,

中国的乡村居民把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融化在了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

因为社会分工不那么细致,

基本上,乡村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都是完全本土化的匠人在做,

甚至就是本村本家的人在做。

这种完全本土化的规划设计过程使得乡村建筑景观持续不断地处于调整变化中。

如果仅仅就本土化规划设计来看待乡村风水,

似乎无法说明古人的独特性,

因为今天的很多规划设计者也在做这件事情,

但是,古人与今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古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乡村。

也就是说,他对乡村规划设计的参与周期是一辈子,

而今人所谓的本土化规划设计,

不过仅仅是花了几年时间来进行考察就冠以了本土化的名义,

这样的本土化是十分脆弱和肤浅的。

发号台

乡村风水的跨时空创造和全息呈现,

古人对乡村风水的创造过程不仅仅贯穿了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同时也跨越了代际,

成为代际情感延续和价值传承的载体。

祖辈的言传身教让一代代乡民保持了对风水的敬畏,

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掌握了地域性家族性较强的技能,

这种技能往往只在本地流传,

因此,大多数乡民也都是非常稀缺的技术工匠,

他们掌握着用技术呈现乡村风水的本领。

来自自然和建筑的技能并不是呈现风水的全部手段,

还有一种艺术能力也是呈现乡村风水的手段,

这种艺术能力也是在耳濡目染中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和表达的,

主要体现范围在乡村的民俗和宗教中。

因此得出结论,乡民既是匠人,也是艺人,

这种集乡村理性和乡村感性于一体的能力,

使得乡民成为乡村风水的全息实践者,

没有乡民的参与和主导,现代人几乎不可能完成对乡村风水的再呈现和再创造。

即使有些来自城市的匠人本着所谓尊重乡村风水的精神,

也往往只能触及皮毛,

而无法真正还原乡村风水的灵气。

发号台

乡村风水流转的纽带:人,

在乡村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鬼上梁。

意思就是说,一座房子如果很久没人住,

就会有鬼爬上房梁,而且房子很快就会破败。

为什么没人住了,房子就很快破败?

为什么有人住的时候,房子就会坚固?

这种现象很多建筑学家都难以解释清楚,

虽然有人提出了很多答案,

说是人居住时能够及时发现房子的问题,及时修补。

但是,很多房子在人居住的时候是不需要修补的,

同样能够长期保持坚固,而一旦人去房空,就迅速破败。

所以,至今很多建筑学家不去解释这件事情,

认为这是超乎人的理解力的事情。

如果从风水流转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或许可以找到一点点线索。

人是风水流转的核心,是风水流转的纽带。

因为有了人,自然的气息与建筑的气息就获得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因为有了人,房子就能够随着四季变换来保持温度的调整;

因为有了人,房子在白昼与黑夜之间就有了门窗开合的固定节奏;

因为有了人,房子里就会经常摆满各种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气息与房子之间也存在一种微妙的风水关系;

因为有了人,就有了房子周围土地的春种秋收,土地的气息与房子的气息也有了一种节奏的呼应;

因为有了人,房子里就有了不同声音的交错,这种声音的震荡也能够赋予房子一种潜在的气场。

这样看来,人的存在是风水流转的根本。

没有了人,也就失去了风水流转的和谐,

房子的气息也就渐渐消散,破败自然也就加速了。

晋朝郭璞在他的著作《葬书》中说: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 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这句话中“古人聚之使(风水)不散”,

这句话反着理解,就是“古人散之使(风水)不聚”,

这样一来,我们就从古人的学说中找到了人去房败的依据。

发号台

乡村风水的精髓:得水藏风,

人的命运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祖祖辈辈渴望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对于乡民来说,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是迷茫的,

那么,他们怎样来寻求并抓住这样的机会,

只有通过风水设计来保住现有的幸福并通达未来的成功。

风水讲究的得水藏风。

所谓得水,就是依水而居,

所谓藏风,则较难理解。

风水中有一个术语叫“北缺”,

意思就是乡村北面有巨大缺口,

这个缺口就导致了乡村无法“藏风”。

因为乡村的门窗是坐北朝南的,北面有缺口,则意味着整个乡村的门窗都对着风口。

古人觉得有“北缺”的乡村都需要种植风水林,

以风水林挡住北面之风口,

从而改变乡村风水,让乡民们能够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遇。

得水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依水而居就好。

“依水”也要“依好水”。

那么,什么样的水是好水。

在古人看来,进村时宽、出村时窄的水就是好水,这样的水能给村子带来财运。

得水藏风还有更深的内涵,在形而上层面来看,

“风”代表元气和场能,

“水”代表流动和变化,风水加在一起就象征着宇宙能量的和谐交融。

发号台

乡村风水的思维方式:系统与隐喻——

中国乡村风水体现了五千年传承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东方文明的魂魄,

也是中国人行为的指南。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系统、隐喻。

一座山在中国风水中可能不是一座山,可能是无数的象征物。

至于到底是什么?

既要看这座山本身的外形,也要看这座山所处的风水环境。

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有一座山,形似罗盘,人们就将它叫做罗盘山。

罗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在罗盘山的风水语境中,人们把这块大石头理解成一个包袱。

罗盘+包袱就构成了三僚村的整体风水,

这个村子的人也就世世代代与罗盘和包袱联系起来,

于是这里成为了盛产风水先生之地。

2011年,三僚村被纳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成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3年,三僚村全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

旅游年收入200余万元人民币。

风水学包含三个重要元素:气、数和象。

将这三者联系起来的是系统思维方式和隐喻思维方式。

“气”演绎出的一种内在的无形系统,

“数”演绎出的是一种外在的有形系统,

“象”演绎出的则是一种依赖隐喻而呈现的直觉。

发号台

乡村风水的本质内涵:价值观——

乡村的风水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呈现,

表达的是乡民祖祖辈辈所信奉的乡村哲学、乡村美学以及乡村科学。

以乡村的门为例,在门的设计中有很多风水讲究。

比如门不对树(大树)、

门不对桑(避“丧”之嫌)、

门不对槐(槐树又称鬼树,避“鬼”之嫌)、

门不对亭(避“停”之嫌),

这些细节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

再比如门不对厕、门不低窗,

这些细节则体现了一种生活美学。

再比如门不对北,这个很自然是一种最朴素的生活科学的体现,

因为朝南可以获取更多的采光。

再以中国著名古村落的整体风水格局来看,

这些古村落虽整体形状各异,

但是都离不开对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表达,

是古圣先贤内心世界的完美外化。

有体现雅士情怀的文房四宝形、船形、牛形、碟形、棋盘形、莲花形;

有体现古人宇宙观的七星八斗形、太极星象形、九宫八卦形等。

发号台

乡村风水与乡村建设规划——

风水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流派,也有很多理论阐述。

无论怎样都离不开天人合一的核心。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风水是一种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

就这一点来看,风水与乡村规划之间有着深厚的关联。

《易经》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风水就是在这样的哲学观指引下,

以人为中心,对万物进行最佳的排序和组合,

从而构建起一个将人“神格化”的场所空间(一座城市、一个村子或者一个院子、一个屋子)。

从古至今,风水的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中,

体现着传统文化语境中在“天”与“人”互动中造就的情感、情趣和哲学。

风水中的因地制宜原则值得旅游规划借鉴,

因地制宜讲究建筑景观与当地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的适应。

良好的建筑材质和建筑架构能够帮助当地人抵御不良气候、防御特定灾害,

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滋养人的健康。

反过来,人内心的价值观也能够影响建筑的美学特征,

能够影响一方水土的丰茂。

以荔波为例,这个地方的人把树当做神来崇拜,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爱护着树木森林,

造就了当地原始的森林风貌和纯净的水源。

风水养人,人也养风水。

在乡村建设规划中也要充分尊重当地风水,

让规划中的各个项目能够成为当地风水的物质表达,

让当地风水能够融入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各个大格局和小细节。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