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天府煤矿的故事——学习“顿巴斯”

最后更新 :2023.09.12 01:36

 

发号台

微信ID:北碚在线

提起“顿巴斯”,现在六七十岁以下的矿工怕是淡忘了,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更不用说社会上其他的人了。

讲述人:未心十

发号台

后丰岩沙坝天府奶牛场

“顿巴斯”,是前苏联的一个煤炭矿区的名字,就如我国的抚顺、开滦、大同神府矿区一样,也像大庆油田、大庆市一样是矿工的世界。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学苏联,煤炭学“顿巴斯”。尽管顿巴斯已用“康拜因”采煤(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综采机”,将割煤、支护、运输组成一个整体,煤炭工人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行了,不是只见白眼仁,红嘴皮的“花脸猫”。),天府矿还在用硺子、开刀,但一看《顿巴斯矿工》电影,那个不羡慕,那个不想学?

发号台

在建中的天府劳模新村

经中央批准,煤炭部首先在北戴河海边选了块风水宝地,修建起第一座疗养院——煤矿工人疗养院,接待全国煤矿的特等劳动模范到此疗养,又在青岛、杭州等地建起疗养院,接待甲等劳模。上行下效,天府就在后峰岩碾子堡后面的小山坡上,修建了疗养院,由各井口选送先进生产者去轮流疗养,有的还送到杨家坪、金刚碑、北温泉去疗养。

发号台

北碚金刚碑煤矿工人疗养院

在井口,办起了营养食堂,小组工人轮流去吃“营养伙食”,也就是交基本伙食费8元,公家补助双倍。那时,8元的月伙食费,我就觉得相当不错了,早餐稀饭、豆浆、包子、馒头,花生米,咸菜;中午、晚餐三菜一汤,两荤两素。工人进班前必须吃“保健”,就是每个人一杯牛奶(用罐头克宁奶粉调制),两个煮鸡蛋,四块小蛋糕。很多人一喝牛奶,马上说,这玩意是啥子,一股腥膻味,不喝。

对鸡蛋蛋糕则喜笑颜开,偷偷的拿窑帕包起,下班后好带回家去当“酢包儿”给老婆娃儿吃。以后将牛奶改成豆浆,再以后又改成发黄豆。蛋糕改成包子馒头,大家才接受了这种保健方式。为确保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又将馒头派人送到工作面,巷道,让大家在工作中途打个“么台”。但还是有人爱家心切,将馒头省下来带回去,这事,很多矿工家庭都有亲身体会,天府的大馒头,也因此出了名。

发号台

后丰岩天府疗养院

为解决牛奶供应问题,矿上又专门引进奶牛,在沙坝(天府医院外面)办起了牛奶场,牛奶,后来就用来供应给托儿所,医院的病号及家庭婴幼儿了。

搞高福利,是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支撑才行。58年以后,国家经济困难,要供应矿工的黄豆、肉、保健馒头和劳保服装都相当吃力了,一段时间,馒头里不得不掺和胡豆粉、豌豆粉,用红苕代替部分细粮,用兔肉代替猪肉。听说食品公司、粮食、蔬菜公司的一些人对矿工的额外“优厚”供应颇有意见,于是又由政府领导做工作,组织他们去井下参观,体验一下矿工的艰苦工作。在座谈中,大家异口同声,认为对矿工的特殊供应理所应当,提高了他们对组织、调拨物资的积极性。

发号台

矿工在井下吃到保健馒头

现在,社会物资丰富了,人们可以自费各处旅游、疗养了,也不在乎那点粮贴、菜贴、肉贴了,有谁还在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口号?大抛小撒只讲阔气、摆排场成风,以浪费为荣。君不见餐馆、食堂满盛鸡鱼鸭肉饭食馒头包子的潲水桶么?有谁痛心!

发号台

以史为鉴,但,不以史论今!

书写北碚情怀!

书写你心中的北碚!

有兴趣联系小编!

发号台

出品人 | 刘懿锋

作 者 | 未心十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微信ID:北碚在线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