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风水涣卦的一点见解

最后更新 :2023.09.10 06:58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形声。从水,奂(huàn)声。1、本义:流散,离散。2、帝王发布号令,如: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流汗。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有如汗出于肤,无法收回)。3、【形】水很大的。4、泛指盛貌。5、鲜明的,同“焕”。6、【名】常熟方言,豆腐花,豆腐脑。

卦象下坎水,上巽木,水上有木之象。巽木为舟楫,水上巽木即渡水济险,所以卦辞说利涉大川。水上浮木虽能救人,但漫无方向,因此涣卦可济险但难成事。又坎是加忧,心病,巽风以散之,所以又有散心,释疑,除去心病之象。坎为均布,风吹而散之乱之,涣散、散乱之象。但涣字当作奂,大美的意思。奂又可假借为涣或换。经文中多数涣字可解释为逃离,或大美,少数可解释为换。帛书作涣,帛书易传与归藏作奂。《说文》:奂,取奂也,一曰大也。从廾[gǒng]。帛书《二三子》:卦曰:"奂亓[qí]肝大号。"孔子曰:"奂,大美也。肝言亓内,其内大美,其外必有大声问。"此以奂为大美。涣卦是继兑卦而来,兑为说服,说服之后人就放心,放心之后人就离散,所以就需要节制。涣卦之道虽然可以济险,有病亦可散之,得到缓解,但若是用于做事,则反而难成,必需注意心理的管理。如军队打仗,若军心涣散、毫无军纪,则必败无疑。这也是为何涣卦之后接着是节卦,节就是节制的意思。得涣卦,危险可以渡过,但凡事需注意如何收拾涣散的人心。与涣卦很像的是解卦,两卦都是化解危险的意思,但于手段与方式上有所不同。解卦是以震行,也就是积极的行动与作为来脱离危险。涣卦则是巽,以舟楫行水,也就是利用外力与智慧来渡险。君王到宗庙意谓有大事,集合众人以敬告于鬼神,有凝聚人心的效用。利涉大川,有利于涉险行事的意思。王假有庙:大王到了宗庙。假,通徦[gē],至,来到的意思。有,同于。帛书作王叚于庙,上博简作王叚于庿[miào]。假或假借为嘏,大,至大、极至的意思。王大有庙,意味君王伟大而拥有宗庙。

《涣》卦并不是历来易学界注释的"涣散",而乃"涣涣然"之义,它谈的是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它里面谈了如何用"拯马"来补救自己,如何不失时机的"涣奔其机",以及如何"涣其躬"、"涣其群"、"涣汗其大号"、"涣王居"诸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涣》卦与《丰》卦没有多大区别,也即皆言盛大无比之状;所区别的是,《涣》卦探讨的是如何通盘壮大强盛自己,而《丰》卦则着重于用武力去侵伐吞并其它邻国。

《涣》卦的传统说法是救散治乱,但这并不准确。实际上,《涣》卦讲的是教化问题。所谓教化,就是面向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卦中六爻都是实施教化的主体,他们或者清刷自己,或者铲除阻力,或者与惩办相合。总之,要像风行无阻、水流畅通那样,把统治阶级的思想输送到天下,以培养平民大众的道德意识,提高其精神系素质,从而巩固政权。

《序卦传》: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系辞》: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杂卦传》:涣,离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李光地曰:涣与萃对,假庙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所以聚人力之不齐也,盖尽诚以感格,则幽冥无有不应,秦越而共舟,则心力无有不同,此二者涣而求聚之大端也,然不以正行之,则有渎神、犯难之事,故曰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不当位,不应。以阴居涣卦之初,上承九二刚中济涣之材,犹如于涣散之初,即得助于如马之壮者,济其柔弱之质,以拯济其涣散,而为力极易,故可获吉。用拯马壮为马壮用拯的倒句,与明夷六二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同。明夷九二言逃难中大腿受伤而无法逃跑,若有壮马则能快速逃难,因此而吉。同理,此处的吉并非有所获得或成就的吉,而是能够化险为夷,平安逃难的吉。

刘沅曰:初六阴柔位卑,本无济涣之材,然于涣之始,拯易为力。九二阳刚居中,可以济涣,初亲比之,顺以从五,如人行险,托于壮马,速达而己不劳。初位为民,此为民从贤臣效忠于君王之象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不当位,不应,居中。当涣散之时,身处坎险,本当有悔。惟其阳刚居中,为济涣之材,因上无应与,当涣离之时,与初六阴阳相比,犹如得几案可凭依而安,故其无悔。机为几的俗字,古人休息时拿来依靠的东西。引申为凭借,凭借以休息。隐喻为依靠、安歇。帛书作涣贲其阶。贲为饰,通鼖[fén],也有大的意思。涣奔其机亦可作奂贲其几,奂为大美,奂贲是大美中的大美。或者意指将几装饰得很美丽的样子。

程颐曰:九二在涣离之时,而处险中,其有悔可知,若能奔就所安,则得悔亡也。其与初虽无正应,而当涣离之时,两皆无与,以阴阳亲比相求,则相赖者也,故二目初为机,初谓二为马。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不当位,有应。阴柔居坎险之外,与上九相应,当涣之时,有散其自身之私有,以附从阳刚上九之象,故虽其居位不中,亦可无悔。初六到六三下三爻都处于危险之中,三爻只有六三与上卦巽木的上九相应,所以是唯一有能力取得外援以逃离危险者。

刘沅曰:涣六三独有应,居坎而在险外,近与巽风相接,涣然冰释。即三与上应,水遇风而涣,志在舍己从人,为有济涣之志而能下人者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当位,不应。阴柔得正,上承九五,下无私应,当涣之时,能散其朋党而承阳尊君,涣而能聚,即能涣天下朋党私见,而聚天下公理正义,非常人思之所及,故至为吉祥。涣其群也可作奂其群,大其群的意思。拥有的群众众多,所以为吉。涣有丘通涣于丘,逃离至山丘。涣卦讲的是乘舟济险之事,丘为高地可避水之患。前言涣其群,言水患或灾难之来,实时解散群众让大家获得平安。后言涣于丘为群众成功逃难到高地上。涣有丘匪夷所思,传统解释非常分岐。一、要救济的困难如山丘,不是平常人所能够想得到的。丘与夷都是双关语,山丘喻困难,夷是指平地,比喻简单。两句意思为,大有为者所能够做的功业之大,以平常人的心胸、思维是无法理解的。二、依王弼,作涣,有丘匪夷,所思,内心所思考的是仍有山丘没有铲平,忧心仍然有困难未平。丘喻指困难,匪夷即未平,夷为铲平。三、朋党散去之后又重聚为一大群,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朱熹将前言涣其群解释为散去朋党,涣有丘为朋党聚而成丘。四、依程颐,为天下涣散,众人离散之后,又能重新群聚,这般功业,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

苏洵曰:夫群者,圣人之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当人心涣散之时,各相朋党,不能混一,惟六四能涣小人之私群,成天下之公道,此所以元吉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当位,不应,正中。阳刚中正,尊居君位,处涣之时,其发号施令,令岀惟行,能通上下之壅[yōng]塞,犹如汗之出身,能回周身之元气。又散其所居积之财富土地,予其公卿、大夫,而能收聚涣散之人心,故无咎害。世传本作涣汗其大号,显然为文字之错置,当作涣其汗大号。首先,全卦前后经文除初爻之外皆采涣其…的句型。其次,根据出土资料,帛书作涣其肝大号,帛书《二三子》作奂亓肝大○,上博简作丌○大唬,可见应是作涣其汗大号。上九言涣其血,此言涣其汗,文义更有连贯性。涣王居即焕王居,大美王居,让王居焕然一新。或作换王居,更换君王的居所。帛书《二三子》引孔子解释:奂,大美也。肝言亓内。其内大美,其外必有大声问。焕其肝为大美其内在,充实内在的美德。因为内在大美,因此表现于外时说话就很大声。

刘沅曰:人身风郁于内则疾而无汗,风散于外则汗岀而疾愈。天下犹一身也,王者布德行惠,宣天下之幽郁,使之沾濡。涣者大号,聚者天下之人心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岀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不当位,有应。阳刚居涣之极,远离坎险,又得六三忘身相应,为济涣之材,能解己之难,亦能脱人之困,有散极而聚之象。故可去除困难,远离忧愁,跳岀离散之害,而无咎害。涣其血去逖出有三种可能的读法与解释。一、作涣其恤,去逖出,意思为灾难已除,不再忧虑,逃难到远方者得以平安。血作恤,忧虑的意思。逖为远,远方。二、作涣,血去逖出,意思为灾难已除去,忧虑也不在。逖,解释作忧虑。小畜卦有血去惕出的爻辞,比对之下,其可能为衍文或助辞,此句意思应作涣,血去逖出,血去逖出即血去惕出。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则认为,经文应该是连两个血字而脱去一字,当做涣其血,血去逖出。俞樾见解值得采用。古重字往往以两点来取代,或许因此而让第二个血字脱去。

刘沅曰:上九当涣之时,居高远险,三与之应。其以阳刚处涣之外,不惟自免于难,亦能脱人之困。则难之来者当去,近者当逖,入者当岀,总以远害为主,故无咎。

文多摘抄自网络,个人以自己理解编辑,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指正。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