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遗体火化当天,八宝山发生了一件怪事,至今没有解释

最后更新 :2023.09.03 06:21

 

1949年12月的一天,正值寒冬,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黑色毛呢大衣上还沾着白色雪花。但他也顾不得擦了,正急着往中南海西花厅赶去。

因为周总理的贴身秘书致电,说是总理有事找他。

“公墓?”

吴晗感到有些惊讶,本以为总理此次见自己,是为了商量首都建设的事宜,没想到是为了公墓。

发号台

吴晗

周总理背着手,看向窗外,眼神中是数不尽的哀思。他沉默了好久,才缓缓说道:

“新中国成立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也该好好安息了。我希望能找到一块宝地,好好地安置他们。”

听了周总理的话,吴晗也眼泛泪光,立刻着手去准备烈士公墓的选址。

经过多方考量,最终选定了北京西山前的八宝山。

此处确实是一块风水好且安静的宝地,之后无数的烈士英雄长眠于此。

发号台

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被送去八宝山进行火化。当天,八宝山的百年古井发生了件怪事,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

村里见多识广的老人,仅看了一眼后说:

“是因为总理。”

告别敬爱的周总理,八宝山现奇异事件

1976年1月12日,联合国首次为一个国家总理的逝世降半旗以表哀思,这是许多国家总统都未曾有过的殊荣。

世界各地的人们好奇、惊讶,甚至讥讽,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他不配。

因为这个人,就是四天前在中国解放军305医院辞世的周总理。

发号台

据医护人员回忆,当时已经非常虚弱、时常陷入昏迷状态的周总理,在去世的前两天,突然把眼睛睁得很大,一直到夜里也没怎么合眼。

谁也不知道他那天晚上在想什么,也许是感受到自己快到终点了,回顾自己的一生,又或许是想再多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他为之奉献一生的新中国。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

在他的告别仪式上,党中央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怀着极度悲伤的心情,前来吊唁。

邓公捧着悼词,几度哽咽。

发号台

邓公在总理的追悼会上

朱老总拄着拐杖,在夫人康克清的搀扶下缓缓走进追悼会现场。

那个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笑得最灿烂的乔冠华,此时跪倒在周总理的遗体前痛哭:

“总理呀,我下辈子要给您当儿子,下辈子您不要劳累,好好享福吧。”

叶剑英元帅热泪不止,眼镜片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雾,女儿凌子后来说,那是父亲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发号台

躺在病床上不能到场的毛主席,一日都没说话,眼泪不断地流着,划过苍白的鬓角,浸湿了医院的枕头。

最难过的,还是陪伴了周总理大半辈子的妻子邓颖超,相濡以沫到天人永隔,其中的悲痛难以言喻,她哭到不能自已。

在一片哀痛中,周总理的遗体在1976年1月11日,结束了告别仪式,准备由灵车送往八宝山进行火化。

人民群众听说了此事,自发来送周总理。

十里长街,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道路两边挤满了人,不只是首都的群众,还有很多从全国各地特意赶来送行的老百姓。

发号台

无论男女老少,都为一代伟人的离世感到痛苦万分。

北京的寒风吹过他们的脸颊,泪水在风中飞扬,哭声、呜咽声响彻天际。

这股灰色的悲伤氛围,蔓延到了全世界。

朝鲜总统金日成悲痛之余,命人建造周总理的雕像,这也是朝鲜境内唯一一座外国人雕像;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周总理的离世是巨星陨落;日本英国相继发报悼念;

联合国更是破天荒地降了七天的半旗,这也是历史上联合国降旗时间最长的一次。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周总理一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不只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为一个人口大国奉献一生的人,却没有任何子嗣,让人感动又佩服。

发号台

正当全世界都在哀泣时,八宝山的村民们一边难过,一边围着一口古井沉默不语。

这口井修自明朝永乐年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这口井就是八宝山人的母亲井。

源源不断的井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八宝山人民,守护着当地大大小小的村庄。

就在前一天晚上,还有村民来打水。可到了第二天,却抽不上来水了。村民定睛一看,发现井中竟然没有了水。

也就是说,井水一夜之间“消失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这样奇怪的事情。

不一会儿,古井抽不上来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里的人们都赶来围观,小小的一口井外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发号台

八宝山古井

古井莫名干涸,却找不到原因?

据村民所说,八宝山的这口古井是一夜之间干涸的。

“真是奇了怪了。”

负责调查此事的李副主任用手挠着头发,怎么想也想不通。

村民们建议他不如先下井里看看,兴许是井里引流的泉眼堵住了。

可泉眼堵住了,井里也应该有储水才对,不至于村民们打不上来水。

发号台

虽然抱着疑虑,但眼下顾不上太多,李副主任还是带着两个村民下去检查泉眼。

这不下不要紧,一下去大吃一惊,不但几个泉眼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井底都是干的,一点不像前一天还有水的样子。

难不成这水还能一夜全部蒸发?追查的口子一旦打开,就止不住了,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真相。

李副主任当即差电工肖义,去看山上的水塔是不是不发电了。可他来来回回检查了好几遍,却没发现任何问题。

看来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李副主任带着几百个村民浩浩荡荡地上山查看是否是山顶泉眼的问题。

一到目的地,众人又傻眼了。泉水哗啦啦地流着,一点儿没阻碍的样子。看来,泉眼是不用疏通了。

事情越发诡异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站在泉水边的原因,大白天的村民们竟感到一阵阴风袭来。

一位在旁观望许久未说什么的老人,此时说了一句话:

“周总理今天在八宝山火化,想必老天爷也很难受吧,流了很多泪,就连百年古井都被他流干了!”

发号台

老人的话,瞬间吹散了村民心里的恐慌,随即悲伤的情绪又在人群中蔓延。

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周总理

八宝山水井干涸,之所以会让人民联想到周总理,除了他的遗体恰好在八宝山火葬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人民一直把总理记在心上,周总理亦是如此。

“我这一辈子多付出一点,后代就能多享受一点。”

这是周总理生前,对贴身助理说的最多的话,但他付出的又何止“一点”。

发号台

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仅有23个国家愿意同中国建交。

周总理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同时,还兼任着中国外交部长的职位。

“总理当时每天都有很多工作,他休息的方式就是开会,西花厅向东走就是会议厅。总理常常说参加一个新的会议就是换一个新的脑子,这就是他理解的休息。”

助理纪东回忆起总理当年说过的“谬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又暗暗地叹了口气,既敬佩又心疼。

发号台

图右为纪东

正如纪东所言,中国档案馆里收纳着来自西花厅的台历,上面记录着周总理的工作日程。

他几乎全年无休,排的满满当当,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是二十个小时,就连上厕所都要听汇报。

1967年2月,西花厅所有的工作人员,联名请求周总理好好照顾身体,停止不规律的作息和高强度的工作:

“为了适应您的身体变化,请您立刻停止现在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面对众人的恳求,周总理依旧高负荷的工作。

发号台

据其侄女周秉德回忆,当时周总理一个一米七的成年男子日夜不停地工作,加上病痛的无情折磨,愣是从一百三十多斤瘦到六十斤。

高强度的工作方式是最大原因,饮食不规律也是潜在的隐患。

秘书赵炜时常能看见周总理随身带着一个保温杯,里面不是什么保健品,就是普普通通的黄米粥,为了饥饿时能对付一口。

即便被确诊得了膀胱癌,正当人们以为周总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时,他却仍然还是马不停蹄地工作。

甚至到留院观察的阶段,周总理还在305医院会见了罗马尼亚的访华代表。

发号台

他对自己严格,对助理也严格。

好几次,周总理都会在上厕所时突然睡着,助理心疼他的身体不忍叫醒他,却遭到总理的严厉批评。

在周总理的眼里,为人民工作要比他的身体重要的多。

正是他拼了命的努力,在他辞世之前,愿意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开始的23个,激增到了109个。

发号台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总理仍然记挂着人民。他多次请来叶剑英元帅,听其汇报工作,并给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对于丈夫这种工作起来不要命的行为,邓颖超虽然劝阻过,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旁默默心疼。

因为她也是老革命,有为人民奉献一生的觉悟。并且她清楚的知道,这是周总理的心愿。虽然心痛,但每次提起,她都会露出释然的微笑:

“革命期间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友,我们俩都是幸存者。所以我们要背负着牺牲同志的夙愿,他才会不停的工作。”

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忙碌,他的离世值得上天悲悯。八宝山的人民自然不会怀疑这点,在他们心里,周总理值得。

发号台

众说纷纭的古井干涸真相

上天为伟人的离世哭干一口井,听起来美好,可终究是传说。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总理对这个结论想必也不会满意。

好在他奉献一生的中国正日新月异地发展着,接受教育的人们越来越多,大家更愿意从科学地理的角度去解释这一现象。

“水,是被用完的。”

这个观点是由上个世纪末的一批大学生提出来的。这个答案看似夸张,但不无道理。

发号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战争减少,人民不用东躲西逃,能够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加上八宝山位于首都北京,本就容易吸引大量的人口。

除此之外,经济的增长,政治的稳定,人们更容易养育后代,八宝村的居民也会增加。

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一点点用完的。

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八宝山人民否定,因为古井连接着山顶的泉眼。山顶的泉水仍然源源不断,古井却干涸了,这不符合常理。

另外,如果水真是被用完的,那在此之前一定会有征兆,水位会一点点下降,过程中村民们会发现古井的变化。

用水的观点被推翻,干旱的观点又横空出世。

发号台

考察人员认为,古井的干涸或与降雨有关。

七十年代,北方普遍干旱,首都也未能幸免。降水量少了,流到地底下的地下水也会随之减少。地下水供应不上,古井自然就干涸了。

这个观点看起来像模像样,可还是经不起推敲。

据历史记载,早在古井刚打通的明代,曾经历过好几年的重大干旱,严重程度远超七十年代,但仍然能够供水几个世纪,可见干旱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人口和天气的观点都站不住脚,人们便把目光放到了城建上,认为水是人们不断地打地基建高楼,不断地抽取地下水,导致井水的水位上不去,水就慢慢地退回地下了。

发号台

城建的观点还是换汤不换药,纠结于地下水位。实际上八宝山植物繁茂,地下水供应不断。

人们众说纷纭,却始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上天为周总理哭干了一口井”,似乎成为了解释八宝山古井干涸的唯一答案。

虽不具备绝对的说服力,可八宝山的人们却十分喜欢这个答案。

因为,这也是他们怀念周总理的一种方式。

在发现古井干涸时,八宝山的人们有害怕的,有气愤的,也有感到麻烦的。

当有人将古井干涸的原因与周总理结合以后,那些负面的情绪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相信总有一天,随着科学的进步,八宝山古井一夜干枯的真相,人们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来源:历史文社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