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少奇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指了指门匾:这个字用得不妥

最后更新 :2023.09.02 00:45

 

发号台

清逸秀丽的韶山冲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它有着墨绿的群山,连绵的松林,潺潺的流水。

远处的衡山山脉最后一峰--韶峰,其起伏的山峦就像交响乐中的乐章,流淌在小山村里。

韶山的自然美是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单有自然美却未免显得太过单调。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韶山这谱乐章的高潮处就是毛泽东儿时的故居,才为韶山又增添了几分人文美。

发号台

永远的儿时家乡

毛主席的出生地,准确来说是在韶山冲的南岸上屋场。

中国人给地方取名总是有着建筑上的对称美,有上屋场,就有下屋场,下屋场是韶山南岸的私塾学校,同时这也是毛主席小时候的启蒙学堂。

上屋场,在中国古代风水学上是绝佳的宝地。四周群山环绕,像夏日莲花盛开时的莲子;从韶山往下看,又像熟睡中的婴儿。

上屋场的前面还有两个碧波荡漾的水塘,毛主席小时候就时常在其中搅动臂膀和脚足,这也是他爱上游泳的发源地。

发号台

湖南韶山的房屋大多具有共同性,那个时候生产力不发达,房屋也谈不上华丽。多为土砖茅舍,间或有青砖红瓦就算是不错的人家了。

韶山民居在外形上借鉴了北方四合院,只不过不是完全的封闭结构,而是酷似一担柴。

一排三间,两边各数间,建在两端的称之为橹头,橹头墙外再加搭的是披梢,只在一端出头的则是推扒钩。

发号台

毛主席小时候的房子远不是现在所看到的那般整齐,他小时候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茅草屋,并且仅有五间半,比现在的规模要小不少。

毛主席刚出生时,家里并不富裕,三年后,他的弟弟又出生了,家里更是显得捉襟见肘,没办法,他父亲毛顺生只能去参军挣外快。

还好他父亲颇有人缘,在军队里混得开。

当他看到江浙一带来来往往的运粮船,为商人带来巨大的利润时,一朝顿悟,明白了“无商不富”的道理。

慢慢的,家里积攒了钱财,毛顺生才把五间半的茅草房扩建了和现在大致的13间瓦房,也就是如今的旧居模样。

发号台

旧居结构及分区

韶山旧居遵循着坐南朝北的准则,背靠韶山,面有池塘。从结构及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

一个是敬神区,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堂屋,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他母亲文素勤平日里信仰佛教。

在堂屋正面高高的南墙上,安放着母亲时常供奉的佛龛。

佛龛下有摆供、上香的四方桌和长条凳子。

为了行走的方便,堂屋左右两边各自开有一个小门,分别通往灶屋(厨房)和旁边的邻居。

神龛两侧则开有角门以通向退堂屋,堂屋最为肃穆,一般不准小孩在此胡闹,全家进出的主门也不是这里的门,而是横屋的门。

发号台

上屋场第二个区域则是人的生活区,包括上面提到的灶屋、退堂屋以及横屋和卧室。

退堂屋是来访客人的会谈室,而横屋则是放置零散东西的小仓库。

在往后走就是上屋场的后院,从毛主席的房间进入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天井,天井边东西两面屋檐下有供人行走的走道。

可以想象每当夏日狂风暴雨来临时,骤雨顺着屋子上红瓦中的沟壑飞速而下,形成一道道微小的瀑布,而这小瀑布又变成一道水帘。

人们在走道下望着远处笼罩在雾气的群山,该是有多么愉悦的心灵享受。

发号台

走道的东头是半开的农具室,和加工大米的屋子连在一起,在往东去,就是供人方便的厕所。

西头是农户养殖的猪栏,在往后去是一片空地,有时毛主席的母亲会在这片空地上种些作物。比如夏天的西红柿和西瓜,冬天则种些土豆和萝卜。

发号台

毛家最小的儿子毛泽覃的卧室门正对着的是牛栏门,这主要是建国后为了方便群众改建的,当时是错开了一些。

并且毛泽覃小的时候是和母亲睡在一起,稍大些就去县城读书了,偶尔闲暇时才回来住些日子。

而毛主席在新扩建的祖屋住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那时的他都已经在长沙橘子洲“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

发号台

故居还值得说道的就是门前的“打门锤”了。

初次听到“打门锤”,肯定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打门锤”就是大门门上凸出来的两个横柱子,它还有一个更知名的叫法—“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指的就是门的装饰物,门前的叫“门当”,门上的叫“户对”。

毛主席家里的自然就是“户对”了。这两根门柱左右对称,突出于门的横梁中间,除了支撑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义。

发号台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字是打门锤”,其实就是因为“打门锤”位于门上最显眼的地方,而一般书香门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本人的字迹。

除此之外,毛主席故居前门和后门的“打门锤”端端正正用浮雕的刻法制作了中华文化最博深的文化符号—乾坤两个卦象(门柱正中间),取平安,好运的寓意。

在这之上,还有建筑学上的小心思。

毛主席故居前门用的是正方形,象征着武官,后门用的是圆形,象征着文官;文武双全又兼有天圆地方,对此只能说,文化人,讲究的是真的多,各种小创意,贴合着传统文化符号的魅力,彰显着“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宇宙观。

发号台

几经变迁的故居

“四一二”之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违背中山先生的遗愿。

毛主席就受到特别优待,老家的房屋落入他手,1929年,国民党湘潭县党部将房屋全部没收,房产的产权归县团防局所有,以高价租给了章元丰。

这一住就是近二十年,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

湘潭县人民政府为了将毛主席的旧居改造成文物单位,将旧居从章元丰手里以1000多斤的稻谷的价格赎回。

发号台

1950年,当地政府见原有的旧居已经成为了危房,准备在韶山的上屋场和南岸之间的稻田里重现建起一座一模一样的旧居。

本来已经在准备原料、打完地基,毛主席直到此事后,立马写信给黄克诚、王首道严词制止: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正在我的家乡为我新建一所房屋,如果情况属实,请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以免在人民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发号台

1961年,毛主席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正是这一年,刘少奇在3月参加了广州的中央工作会议,并通过了《农村六十条》规定。

在返回北京的归途中,刘少奇一是为了了解农民对《农村六十条》规定的看法和意见;另一方面则是去参观毛主席的故居。

发号台

不过在4月1日,刘少奇先是回了自己的老家炭子冲老家,第二天蒙蒙亮,又去了十里之外的王家湾生产队。

在生产对养猪场的一间破旧屋里,刘少奇和妻子王光美一共住了将近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他们夫妻二人深入田间地头,同农民吃喝都在一起,了解不少基层官员未有上报的信息,对当地农民的食堂、分配,生产都提供了指导意见。

发号台

4月9日清晨,刘少奇和王光美从韶山的招待所步行来到了毛主席的故居。

文物单位的工作者汪久成和毛乾吉闻讯后,放下手中的事务,急忙前来接待。

刘少奇笑着同他们一一握手,随后一边听着毛乾吉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故居摆放的座椅板凳和锄头、石墨、水车、蓑衣等用品。

正当刘少奇参观完毕后,走出故居大门,回头又细细凝视着“毛泽东同志故居”这几个大字时,开始了深思状态。

刘少奇指了指大门上的门匾,轻声询问汪久成和毛乾吉:“你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的吗?”

发号台

汪久成和毛乾吉都摇了摇头,说:“不太清楚,我们到任的时候就在这了,您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刘少奇娓娓道来:

“门匾上的故居中的’故’字,有过去和去世的意思,像生活中常常提到的故人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今毛主席还健康的在中南海办公,你们这样写容易引起歧义,尤其是对外国游客,最好应当改一改。不如就把’故’字改为’旧’字,这样最好。”

发号台

刘少奇的话一说完,汪久成整个人都懵了,许多领导人都来看过主席的故居,何况毛主席本人1959年亲自来看过,也没发表意见。

这样大的事,汪久成一个人是做不了主,于是在刘少奇走后,他将国家主席的意见认认真真记录下来,并逐级上报。

没过多久,湖南省委办公厅发文同意改字的意见,几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沐若亲自题写了“毛泽东旧居“的匾额。

从此“毛泽东旧居”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1983年。

发号台

结语:

1910年,毛主席走出乡关,带着韶山的内在文化和外表精神开始了他求学救国的道路,离开了他童年生活的房屋,只属于儿童的欢笑和喜悦从此就被封印在韶山的上屋场和门前的小池塘。

在写下一篇篇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后,直到1990年,他的一些生活物品才重返那个让他心念已久的上屋场故居。

如今的上屋场故居的建筑面积大约有472.92平米,可是他却还给华夏子孙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新国家。

参考资料

《毛泽东家居》 龙剑宇

《毛泽东故居题匾的四次变更》 历史回眸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