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一旦被掐断,在这个地方建都必然不长久,南京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更新 :2023.08.29 05:40

 

南京是一座六朝古都,跟同样悠久的北京相比,南京还是偏柔美一些,毕竟,南京的气候更加宜人。十里的秦淮河,因为飘满了水雾,总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河上更有许多华丽的船只,其中传出了凄美的歌声。再加上,喜欢游历这里的那些壮志未酬的才子,以及风华绝代的秦淮女子。

这样的一幅场景总是引人入胜,让人们对南京留下深刻印象。

发号台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还有一个比较古老的名字,叫金陵。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朱偰先生在比较金陵、长安、洛阳、燕京四大古都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自楚国开始就有了金陵这个称呼,那时候,南京还不能算是一座城,只是吴王的领土。后来,它被越王占领了,但是,越王却没有长久据守,这块领土又被楚王占领。楚王觉得这里以后只能是自己的领土,不能再出现它姓帝王,于是,在江边的狮子山上埋了很多黄金。

发号台

那么,楚王为什么要在这里埋黄金呢?

其实,他是想着用这些黄金来压制住地底的王者之气,这就是有名的黄金“镇王气”典故的由来。

根据皇族的习惯,他们通常会把地上的建筑物叫做宫,比如:皇宫;而地下的建筑物会叫做陵,比如:皇陵。所以,埋过金子的地下建筑物自然要叫做“金陵”。此外,这个名字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楚威王按照山川的地势来为它们命名,而南京的山脉和华阳的金坛相连,故将南京这个位置取名“金陵”。

然而,“南京”这个地名是明朝才开始使用的,明太祖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将金陵定为国都,并将它的名字改为了南京,和元朝的都城北京相对应。后来,燕王朱棣南下夺取了侄子的江山,将明朝的首都迁往了原来的封地北京,让南京成为了陪都,使南京这一称呼固定下来,直至沿用到了现在。

当然,从最开始的金陵到最后的南京,中间还出现过其它的名字,比如:建业、建康、石头城、江宁、应天、天京等等。

发号台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六个朝代选择在这里定都。

公元229年,孙权在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头城,改名为“建业”,使得南京的历史从这里开始。等到晋朝灭掉吴国后,在公元282年,朝廷又将这里改名为“建邺”。公元313年,建邺中的“邺”和司马邺的“邺”一样,为了避开这个名讳,这里又改名为“建康”。

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侵扰内地,将西晋消灭,使得很多士族只能南迁避开野蛮的胡人。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新的王朝,史称东晋。从这时起,南京正式成为盛行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东晋王朝之后,南朝的四个国家都选择将这里定为国都。

南朝、吴国再加上东晋,正好是六个朝代。南京城西北面靠近长江,东面有紫金山,西面有清凉山,北面有玄武湖,南面有雨花台,可谓是山水环绕,地势极其险要,可以说是军事重地。关于这里的风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曾经评价过,当时他顺长江过来,看到了南京的地理位置,感慨到这里虎踞龙盘,非常适合皇帝居住。此外,东晋的大臣王导也说过,建康就是古时有名的金陵。

发号台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后就觉得很奇怪,定都于这里的朝代,都是非常短命的朝代,像东吴只有69年,东晋稍微长一些,有102年,而南朝的宋是59年、齐是23年、梁是55年、陈是32年。

所以,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定都在这里的朝代为何都这么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路过这里,见到了虎踞龙盘的金陵,深深被它吸引,觉得这里肯定有帝王之气,值得居住。但是,陪同而来的两位居士,却沉默不言。秦始皇询问他俩:“为何在如此景观下选择沉默呢?”

两个居士回答:“金陵的地形非常重要,易守难攻,且山峰环绕,有龙脉依附在这里,王者之气非常浓厚,相信在五百年后,肯定有天子在这里出现。”秦始皇有些惊讶:“我已经是天子了,我的后代也都是天子,怎么可能有第二个天子诞生?”

发号台

所以,他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随后,两位居士急忙提出解决之法,他们指着不远处的山脉说:“这座方山位于金陵东南位置,顶部就像官印一样平坦,人们称之为天印山。天印即是上天赏赐的官印,他可以决定金陵这个地方的王气兴衰。现在,只要断了这座方山的龙脉,就可以阻碍金陵的王者之气,再引河水通过金陵直至长江,将所剩的帝王之气给冲走,这样陛下的后代就可以无忧了。”

秦始皇看见雄伟的狮子山和马鞍山,下令将两座山夷平,同时,将“金陵”改称为“秣陵”,有喂马场所的意思。看来,秦始皇是有意要抹黑金陵。接着,秦始皇要求士兵们将方山夷平,然后,引淮水来冲击金陵城......

可能是这里的王气已断,所以,后世在这里建都的王朝都不长久吧。

参考资料:

【《南京城市史》、《景定建康志》、《建康实录》、《金陵古迹图考·金陵之形势》】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