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风水故事:风水宝地
最后更新 :2023.08.27 17:19
山下有个村子,住着百十户人家。
村子不大,却是个风水宝地。之所以称之为风水宝地,不仅仅风光秀美,更因为人杰地灵。就这点儿地方,数十年之间出了两个进士,一个将军,五个举人。
出去的人在外做官,却从未断绝家乡的根脉。村里的人家大多耕读传家,学风甚为浓厚,大家攀比的不是谁家钱多地广,而是谁家出过人才。
村里的民风崇善崇德,大家互帮互助,和睦共处,很少出现为土地、财物、男女私情闹出的纠纷,至于斗殴、偷盗之类的事,更是几无听闻。
一日来了个游方的老道,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对老族长道:“贵地北依青峰,南面大川,山环水绕,地气开阔,确有龙盘虎踞之势,实乃少见的风水宝地!”
族长颇有得意之色道:“凡是看过鄙村风水的高人,无不如道师所言啊!”
那老道却面带忧虑之色道:“然而……,此处却暗藏着一个不妙的玄机,贫道不敢隐瞒。”
族长不悦道:“有何玄机?还请道师不吝赐教!”
老道凝重道:“玄机就藏在左青龙之位,方位不正,易犯青龙杀,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族长面色愠怒道:“我村世代平安,且人才辈出,众人有目共睹,道师何出此言?既然道师有此一说,那么必有禳解之法了?”
老道说:“贫道已经仔细看过,只需向西挪迁五十丈,便可避开青龙杀,确保安然无忧。”
族长说:“道师所言,怕是一家之言吧?老夫却听几位高人说过,鄙村的方位正处于龙脉之线,万万不可挪动的!”
老道疑虑道:“若是贵村实在不愿搬迁,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贵村德善深厚,或许有贵人相助,或可避免灾祸。”
老道走后,族长反复琢磨,觉得他不像是信口开河,于是召集族人商议。族人纷纷表示,村子历来是风水宝地,世代平安,何来灾祸?绝不可仅凭老道一言就轻举妄动!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就算是个小小插曲吧,很快被大家忘却了。村子里依然山清水秀,祥和宁静,生产的依然生产,耕读的依然耕读,科考的依然科考,中榜的依然中榜。
村子里常来外地乞讨的人,有时候甚至成群结队。要是换做别的村子,可能会纷纷关门闭户,然而,这个村子的人家却不这样,只要乞讨者来了,多少会给一点,或一碗粮食,或一个炊饼,或一只山芋,或一枚铜钱,总之不会拒之门外的。
这一天,又来了一个衣着褴褛的瘦弱老头,挨门挨户乞讨之后,原本空空的褡裢已经装得满当当了。谁知他刚到村口,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大家把他抬到了村口的树荫下,然后叫来了村上的土郎中。土郎中仔细把了脉,开了个方子,打发人抓了药,熬制后给他喂了下去,不到半个时辰,老头醒了过来。
待他渐渐恢复气色,族长问他是哪里人,也好给他点盘缠让他回家。然而老头说他没有家,天为盖,地为席,四海为家。众人虽然同情,却也没有办法,只好任凭他流浪去吧。
谁知两日之后,人们发现,老头并没有走远,而是住在村外土坡下的一个破窑洞里,铺了柴草,挖了炉灶,似乎要长期定居的意思。
村民的日子大都过得去,村边却住着一个上无片瓦的乞讨老人,这实在不像个样子。族长和大家商议之后,决定众人出力,就在村里给老人搭一间房子,反正也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众人一把米一把面的也把他养老送终了。
老人得知大家的好意,表示非常感谢,但是他提出一个心愿,希望能够住在山脚下,他要在那里开垦点土地。大家一想也好吧,于是在山脚下给他盖了间房子,让他定居了下来。
老人的生活用度,自然还是靠大家的接济,你家给一餐饭,我家给几碗粮,他家给一件御寒的衣服。老人的生活稳定了,身体也硬朗起来,他从村上讨要了锄头和柴刀,沿着山脚不停地开垦土地。
春天,大家以为他会种些谷物,不料他却四处砍来枝条,栽插了许多树苗。大家觉得有点奇怪,毕竟树的成长有个过程,不能吃不能喝的,但是种树也是好事儿啊,那就让他种去吧。
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老人在大家的接济下,健健康康地活着,他种的树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他在树林里撒些谷物,种些蔬菜,养几十只鸡,不仅贴补了自己的生活,还有多余的蔬菜和鸡蛋,送给经常接济他的人家,大家似乎明白了老人种树的用意。
入秋之后,连续几天的绵绵阴雨,村民们都宅在家里。老人那里有刚送过去的新谷物,估计也不会有啥问题,所以大家也没有去看过。
天气终于放晴了,太阳一下子变得火辣辣的,大家以为阴雨终于过去了。谁知午后时分,西边的山头突然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就黑沉沉遮天蔽日,天空中闪过一道耀眼的闪电,随即传来咔嚓嚓一声炸雷,顷刻间大雨瓢泼。
大雨下一阵停一阵,持续了两三个时辰。入夜时分,北边传来轰隆隆的水声,大家知道那是山谷里涌出的洪水,瀑布般泻入了山脚下的泄洪壕沟。
村子北面的大山余脉是天然屏障,刚好阻挡了对面沟谷流下的洪水,确保了村子的安然无恙。暴雨尽管倾注,洪水尽管肆虐,村里人照样睡得安然,反正庄稼都已经收进粮仓了,多下雨还利于保墒呢。
然而,次日一早,有人来到村口,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临近村子的东面,道路和田地覆盖着足有三尺厚的泥浆,还在向东南缓缓涌动。顺着泥浆向北望去,原本遮挡视野的一截山体余脉竟然不见了!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大家纷纷出来查看,一个个惊愕不已!原来,由于连绵雨水的浸泡和一夜洪水的冲击,那一段山体余脉竟然垮塌了,洪水挟裹着泥石,向东南方向倾泻而下!
奇怪的是,泥浆的洪流刚刚避开了村子的东边,村子里的一切竟然毫未受损。族长静静地向北凝望,沉重而激动地说道:“树!全因那一片树啊!”
族长带着大家来到山脚下,只见正是那一条长长的树林,阻挡了山体垮塌后的石头和柴草,形成了一道丈余高的坚厚堤坝,刚好挡住了冲向村子的泥石流。如果没有这一片树林,村里所有的房屋和熟睡的人都将被泥流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老人住的那间房子,浸泡在泥浆之中,屋顶已经被倾斜的树木挤得变形了,却还没有倒掉。族长带着几个人,趟着泥水进了屋子,却见老人的床铺刚好高处泥浆,老人盖着被子,静静地安卧着,面容安详。
族长喊了几声,然后试了试老人的鼻息,抬起头,老泪纵横。他默默地退出屋门,噗通跪倒在泥浆中,所有人也都跟着纷纷跪下了。
老人升天了!不是淹死的,不是压死的,更不是饿死的,而是无疾而终,坐化升天了。村子里依照最高的礼遇,请了九个道师,发了七天丧,将他隆重地埋葬了,墓地就在经过清理后的树林里,他曾经居住的地方。
有人说,老人就是那位老道的化身,有人说老人是老道请来护佑村子的神仙,也有人说是老人偶然间挽救了全村人。
老人入葬后不久,户部侍郎陈大人得到地方奏报,亲自来到家乡视察灾情,他正是村子里出去的进士。
陈大人仔细询问了情况,查看了被洪水冲毁的山基,站在那片树林前沉思良久,然后来到老人墓前跪下,上香烧纸后,虔诚地磕了三个头。
陈大人说,这绝非一般的老人,而是一位老神仙,护佑了这个数百人口的村子。而全村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福报,全因村民积善积德的缘故。
陈大人自己出资,为老人在村里修了祠堂,取名“念恩堂”,供奉老人牌位,和村人的祖先一样的礼遇。
陈大人和村上的长者商定,村子依然不搬迁,但是所有成年男丁每年都要在那片树林旁栽树十棵,树林命名为“积善林”。
自此以后,依然山清水秀,依然人杰地灵,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有数万人,从未发生过大的灾祸。这里民风淳善,学风浓厚,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天蝎女为什么分手 天蝎女为什么分手还关注对方
天蝎女为什么分手:深度剖析天蝎女在感情中的抉择一、天蝎女的性格特点与感情观念天蝎女以其独特的性格在感情世界中有着鲜明的表现。天蝎女的性格深邃而复杂,她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直觉。她们内心敏感,虽然外表...
如何用天干地支算年份 怎样用天干地支算年月日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 它是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相配形成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天干地支来计算年月日。 纪年方法 天干的计算 天干的计算...
为什么会有同事间这种情感
同事间情感的原因同事间的情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得出的一些主要原因:1. 长期近距离接触同事之间由于工作关系,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在一起,这种朝夕相处的环...
辰宇出自哪里(昱辰出自哪里) 辰宇这个名字
辰宇出自哪里:探寻辰宇一词的文化渊源 “辰宇”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辰宇”一词究竟出自哪里?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辰宇”一词的神秘面纱。 首...
什么人才能葬在八宝山?其中他的墓第一大,毛主席亲笔题碑文

“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在八宝山的一座墓碑上能看到一串气势磅礴的大字,这是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