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讲究风水 寺庙的风水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最后更新 :2023.03.27 16:46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寺庙讲究风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寺庙讲究风水以及寺庙 讲究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寺庙的风水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是属于外来宗教,汉代时传入中国。由于佛教教义精辟生动、平易亲和、对现实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是得到广大下层社会的认同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推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更大的宗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基本的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修持三学:戒、定、慧,主张三藏:经、律、论。提倡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追求清净出世、息心去欲,最终达到断除烦恼成佛的目的。

佛教虽然空灵出世,但是它的存在必然要通过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佛像需要容身之所,僧尼需要寄居之处,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发扬光大而兴盛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也深受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圃、寺观、陵墓,乃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风水”二字始见于托名为晋代郭璞(公元276年~324年)所著的《葬书》(也称《葬经》):“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里所说的风水指的是关于阴宅的葬法原理。

中国的风水术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它源远流长,是古代朴素的环境学、生态学、心理学的综合体,并兼有审美的艺术。西方学者曾说中国风水术是使生者与死者所处之所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

在国内一直是把风水称作是一种寻“生气”的艺术。何谓“生气”,风水家对此有进一步解释:“经着春风吹拂后的花木,自不期而然的有欣欣向荣之概”——这便是所谓“生气”。

那么“生气”的定义,就可以这样理解:凡宇宙间的大自然的现象,新兴而茁壮,生机勃勃与萧杀相对的叫做“生气”。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

说到“气”便离不开形,形即形状,地形地貌,环境状况。形与势凝聚了气,形为气之所依,气为形滞,形为气之表,气为形之体,因而古代风水又有形势宗和理气宗两大理论派别。

两派各有偏重,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使人与自然相和合,人适应自然,自然为人所用,顺其自然之情理,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选址

天下名山僧占多,历来佛寺大都建造在山清水秀、风水极佳的地方。这些地方大多“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这种追求固然与佛教所追求的静修教义及佛教徒的生存需要有关,但也离不开风水潜移默化的观念上的影响。

佛教经常借助风水确定寺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四灵兽等相地 *** 一如世俗建筑。几乎每一佛寺志中都有关于其寺后倚之山的“风水式”的详尽描写。

但是佛教建筑也有不同于世俗建筑的地方,尤其是风水的有关阴宅、阳宅的理论。风水理论中活人住的叫阳宅,如住宅、宫殿,死人住的叫阴宅,如陵墓、祠堂。

佛寺前殿部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祭祀性强,按照中国传统理念认为是虚空的、精神的,阴气重,实际属于阴宅性质,场气为阴。

大雄宝殿前的标准布置格局是小佛塔或经幢,原是藏佛祖之骨的,因而正殿大雄宝殿之前的建筑群场气属阴,可以阴宅论。

而后院的藏经殿及僧房、灶房、库房,由于是生活场所,则属阳宅。因此整体论寺院,是阴阳合二为一的中性偏阴的场气之所。

佛寺在选址上还有一个与世俗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不避形煞,如峭壁、怪石、山顶端等,均是民居所避居之处,而佛寺却敢于选建在这些形煞之地,如山西浑源恒山的悬空寺危立于峭壁之上,形成奇观,也反映了寺庙建筑选址的特殊性。

在风水学上,寺庙本身就是“镇物”,认为可以镇煞,这是非常有别于民居的。寺庙选址或优选风水宝地,或选形煞之地加以化煞,将特煞转化为特吉。

风水学基于易理,认为事物没有绝对的优势。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绝地”,优劣势都是可以转化的。物极则反,而转化后,则极劣之地可以转化为极优,这是有异于世俗民居的。

朝向

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地理自然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招阳,夏季逆风纳凉,所以中国的房屋基本以南向为主。

方位的偏正与否,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历代堪舆家对建筑方位更是重视,《管氏地理指蒙》说:“卜兆乘黄钟之始,营室正阴阳之方,于以分轻重之权······生者南向,死者北首。”又说:“卜兆营室二事,一论山,一论向,为堪舆家之一关键。”他们认为建筑的方向应和宇宙阴阳之气相协和。

中国传统建筑的方位是非常讲究而细腻的,“天子当阳而立,向明而治。”所以宫殿等皇家主要建筑和州府县官署衙门一般取正南向,地位较尊高的神祇、德行修养很高的圣人或神人所居的殿堂也可取四正方向。

如佛教中的大雄宝殿,道观中的三清殿、玉皇殿,孔庙学宫中的大成殿等常以东南西北四正向作为朝向(大成殿常取南向),即子午卯酉向。

普通老百姓的民居不得朝向四正方向,而是多取以二十四分位罗盘定向的除四正方向外的其它方向,并且常用两分位之间的方向作为房屋的朝向,即以“缝针”定向。否则认为煞气太重,心理难以承受。

佛教建筑中除了大雄宝殿之类等级高的建筑外,供奉其他如四大天王、弥勒佛等的次要殿堂建筑朝向概不可坐正向。

布局

风水上认为建筑布置主殿要高大,配殿要低小,否则称为欺主,而寺院布置上一切寺观庵宇以大殿为主,大殿要高,前后左右要低的做法有意无意地暗合了风水的要求。

明代之后寺院佛殿的地位日趋突出,与风水提倡佛殿为主,要体量高大的说法不无关系。另外风水还对寺院的开门之法有所规定:“亦依《八宅周书》例,然佛门坎艮震巽离坤兑七山可开正门,惟乾山一局,辰、巽、巳三向不可开正门,或从青龙首乙位出入,或从白虎首巳上开门,谓之福德门,最吉。”

风水观念中,为了保证“气”的通畅,“门向”与“气口”关系密切,即门向总是要朝向“气口”。所谓“气口”指的是寺院前方群山的开口处或低凹处,风水学上认为正是此处为一座寺院的希望。

为了追求这个希望,最方便而最常用的 *** 便是通过门向的偏转使门与这一开口处相对。如安徽九华山古拜经台寺,背倚天台峰,左鹰峰,右金龟峰,前对观音峰,四面环山,只在观音峰与金龟峰之间有一狭窄的谷口,因地势所制,该寺的平面狭长并且朝向无法正对此谷口,于是依照“风水”说法将寺门偏斜朝向这一谷口。这也说明了风水对佛教的强烈冲击与渗透。

尽管佛教教义,本不重视易理风水,认为一切外在条件,皆取决于修炼者的内心。佛教一句名言:“世上本无穴,穴在我心中。”但佛教圣徒们却仍然为寺庙风水的好坏大费心力,作为回报风水也为佛教营造出美好感人的景观和居住环境。

寺庙的风水有何特征

寺院,是和尚出家修行和弘扬佛法之地。所以有两种需求,一是修行要清静,二是弘法要热闹,这二者初看是矛盾的。之一要点,建寺与自然和谐,寺院是解除烦恼的善地,建筑巧妙与山水相融,一到此环境,便令人感到轻松美丽,便是好风水。其要害,则在于建筑不霸气。有的地方削山填河,将建筑弄得高大雄壮,但欺山压水,霸气十足。这种建筑,便不是好风水。就算当地原来风水很好,遇到这种建筑,风水也会走风泄气,不利主人。建筑如人,霸气的建筑,如同主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全然不管别人的生死,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而人类面对建筑,心灵深处,恰恰会生出一种拟人感,或感到秀丽,或感到雄壮。建筑过于霸气,会令人不由自主生厌,内心产生抵触。当今中国新建的寺院,十有五六都犯了这毛病。这不一定是和尚的问题,而主要是设计师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十有八九都不懂风水,不懂建筑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只是一味为建筑而建筑,重形式,轻功能,纯粹是一匠人,这些人的建筑的理念,尚处于初级阶段。第三要点,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民居的建筑风格是有区别的。民居的建筑风水要求入住者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寺庙的建筑风水希望香火旺盛,普度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

住在庙旁边有什么讲究 住在庙旁边的风水介绍

1、在民俗风水中,庙前的房子宛如一个供奉的祭坛,家中的家运会源源不绝地被奉给庙宇,而自己的财运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而且始终得不到增长,甚至还会不断遇到破财的事情。但再多的财运也会被消耗干净,当家中的财运都被寺庙吸走之后,家境就开始衰败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会随之变差。所以古人常说住在庙前的人往往会变得很贫穷。

2、人们认为住在庙宇后面的房子风水极佳,因为前方的庙宇会接到许多香火,而这些香火也会慢慢传入家中,家人们享受着神灵的贡品,家中的运势会越来越昌盛,财运也会变得更加好。在未来家人会凭借着超人的财运,在事业上获得很多收获,最终成为大富大贵之家。所以很多人都说住在庙后的家庭很富裕。

OK,关于寺庙讲究风水和寺庙 讲究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