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卦象是在易传中吗 易经卦象是什么意思

最后更新 :2023.02.09 13:01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易经的卦象是在易传中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易经的卦象是在易传中吗的知识,包括易经里面的卦象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易经与易传的关系?老师布置的文章题目

通常所说的“周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狭义的“周易”就是专指易经。易经又包括辞、画两个主要部分,辞有卦名、卦辞、爻辞,画就是由六个不同的爻构成的六十四卦,此外还有爻题、爻序、卦序等内容。易传则有十篇,即《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杂卦》、《序卦》,传统上也有把《易传》叫做《十翼》的。易经与易传的关系本来是清楚的,经是本体,传不过是儒家学者对经所作的解释,但是在传统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经传不分,二是重传轻经,两种倾向都影响了对易经的深入研究,所以这里我们就探讨一下易经与易传的关系问题。

经传不分的现象相当普遍,在众多的周易版本当中,经与传就混杂在一起,如《文言》、《彖》、《象》,就是与卦辞、爻辞混在一起。其实,传说易经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史称“上古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经》,以《艮》为首卦;《归藏》是商代的《易经》,以《坤》为首卦;《周易》是周代的《易经》,以《乾》为首卦。因此,《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之间是种属关系,不应混称,但因为连山、归藏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也就是狭义的《周易》。《易传》则是在《周易》诞生几百年之后的人阐解《周易》的十篇文章,所以不能归入《周易》,更不能称为《易经》。

经传不分的现象不只是表现版本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容上,许多人就是把易传当中的话当成了易经中的话,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易传》,有的人就以为出自《易经》。这种经传不分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易经》对后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如果是以《易经》为标准,那就必须承认,《易传》中的一些阐解文字不符合《周易》原意,如果是《易传》为标准,那么对《周易》的评价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重传轻经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相当一些人认为,易经本是迷信的产物,卦辞与爻辞是卜筮的记录与汇集,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最多也就是包含着上古社会的一些史料,而易传是圣人所传,由于圣人们的解释与发挥,这才使周易这部古经经历了一个由具有占筮功能之书到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能而居于儒家“五经之首”位置的历史过程。研究周易主要应当研究传,因为易传有着深刻的内涵,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易传》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今天我们读《易经》,主要是借助《易传》来读的。因为《易经》的成书时间比较古老,根本不容易读懂。不仅今天的我们读不懂,就是古人也读不懂。所以,只能借助《易传》。如果说《易经》是教科书,那么,《易传》就是这本教材的辅导工具书。所以,《易传》的十篇又称之为“十翼”。“翼”就是“翅膀”的意思。没有《易传》提供的这十个“翅膀”,《易经》这只大鸟根本飞不起来。

《易经》不是什么迷信的产物,而是一部极其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认识世界的 *** 。就其研究对象和 *** 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易传》是解经之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易传》,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解释《易经》,《易传》作为古代的重要哲学文献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就其系统、完整与表现方式来说,《易传》同《易经》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易传》中包含着许多对《易经》的错误解释,就像是给《易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易经》的光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难以显现。对于《易传》我们有两句话,一句是没有《易传》就不能解开易经之谜,甚至连易经本身也可能早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了;再一句就是如果不对《易传》传进行分析、批判,继续沿着其中的一些错误方向走下去,那也永远解不开易经之谜。

据说周易的正文与卦象,原来并不是在一起的,是否有文献记载。

谁说的,卦象和占辞一直都是在一起的,你可能想说“十翼”原来并不是附在经文之下的,这是真的。《易经》和《易传》原本不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到了东汉时期,经学大师郑玄将《易传》中的《彖》、《象》附在卦爻辞之下,将《文言》附在乾、坤二卦之下,从此《易经》《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也就是今天所流传的读本。

《周易·小象》的三个规律:理解《易经》卦爻辞,从《象》开始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易传》中专门解释《易经》六十四卦的爻象、爻辞的,叫做《小象》。可以说,《小象》是理解《易经》卦爻辞的重要工具。要想理解好一个卦的爻辞为什么这么说,一定要配合《小象》来加以理解。

《小象》解释卦爻辞都比较简洁,总共合在一起也就是386句话。他每一句话的结构都是:

全部或者部分的爻辞+解释语+“也”

基本上所有的解释性的语言最后都有一个“也”字。

比如《乾》卦的爻辞和《小象》说明如下:

初九,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小象》的解说词都是说明部分或者全部的爻辞。爻辞是根据爻象得来的,所以《小象》在解释爻辞时也非常注意解读爻象。 爻象则由爻位和爻的属性以及卦象综合得出。

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构成的六个位置,这六个位置不仅可以指空间位置,也可以指时间位置。初爻、二爻讲的是地理、三爻四爻讲的是人道、五爻上爻讲的是天道,天地人三才,每个位置两个爻,所以叫做“兼三才而两之”

阴位和阳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

卦的内外之分,这个位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重叠产生,上下两个八卦就有内外之分,上面的八卦是外卦,下面的八卦是内卦。

因为有爻位、同时爻还有阴阳属性,所以在解释爻辞的时候就有一些 基本的规律 可以被我们发现

《小象》解释爻辞的时候,非常注重“中”。“中”是一个卦象中的二爻和五爻所在的位置,他们分别是上下两个八卦的中间。只要“中”位,基本上这个爻辞说的就比较吉利。

比如:《坤》六五:文在中也;《需》卦九五:以中正也;《讼》卦九五:以中正也;《小畜》九二:牵复在中;《泰》卦六五:中以行愿也;《临》卦六五:行中之谓也。等等

《系辞传》说“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二爻的爻辞多有美名、五爻的爻辞多有功德、三爻四爻的爻辞多凶险。

爻位有阴阳、爻也有阴阳。阳爻在阳位、阴爻在阴位就是当位。比如:初九、九三、九五、六二、 *** 、上六的卦都是当位;而初六、六三、六五、九二、九四、上九则是不当位。

大概率上,当位是吉利,不当位是凶险。

比如:《履》卦九五:位正当也;《遁》卦九五:以正志也;《需》卦上六:虽不当位;《师》卦六五:使不当也。

而在386句《小象》的解释中,大多当位不当位都是针对的是三爻和四爻。一个卦中的六三,是阴爻在阳位,九四则是阳爻在阴位,都是不当位。阴位三爻四爻讲的都是人道,人事比较复杂,因此行为稍有不慎,就容易凶险。

乘承指的是相邻两个爻之间的关系。都是针对阴爻来说,比如某一阴爻下面有一个阳爻,叫做该阴爻乘(下面)阳爻;如果这个阴爻上面是一个阳爻,叫做阴爻承(上面)阳爻。大概率讲:承则吉,乘则凶。

比如《屯》卦六二:六二之难,乘刚也;《豫》卦六五:六五贞疾,乘刚也;《节》卦 *** :安贞之亨,承上道也;《鼎》卦初六,以从贵也。

应指的是内外卦相同位置上的爻之间是否有阴阳相合的关系。比如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都是内外两个八卦中相同的位置。如果一对位置上正好是阴阳两爻,那么就存在相应的关系。比如初九和 *** 或者是初六和九四。有应的爻比没应的爻更吉一点。

比如:《困》九四:虽不当位,有与也。因为阳爻在阴位,所以不当位。但是《困》卦的初爻是阴爻,和九四能够出现阴阳相应的状态,所以说“有与也”

《井》卦的九二:无与也。因为《井》的二爻和五爻都是阳爻,同性相斥,所以不存在“应”的关系,所以《小象》说“无与也”。

《周易》《易经》和《易传》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常看到书架上摆满了《易经》、《周易》、《易传》,那么三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首先,《周易》的名声出现得最早,《周礼春官大卜》也就是所说的《周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在当时,《周礼》所说的《周易》到底有没有包含《十翼》呢?以我个人之力,终究无法考证,而且这个涉及到《周礼》的成书年代的考究,学界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而《易经》的名声最早是出现在汉初,汉初设立五经博士,此后开始称为《易经》,其实当时的版本还应包括《十翼》,或者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点由帛书《周易》的出土可以作为证据,并且二者的内涵基本相似。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易经》只是涉及《周易》里面的卦辞和爻辞,还没有涉及到其它方面。

那么《易传》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翼》,是孔子专门用来解释《周易》的作品,成书时间大致是从战国到汉朝初期。《易传》分为几个板块,分别为《彖传》上下部、《大象传》上下部、《文言传》、《系辞》上下部以及《序卦传》和《杂卦传》等,而此书并非孔子一人所作,现如今的版本和《周易》已经融会贯通,无法分割。

《周易》的 经和传各包括几部分和什么内容

:《周易》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就是《易经》,《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和《易传》虽属同一部书,但却产生在不同的时代。《易经》是由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所组成。通过八卦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最早对《易经》作注释的是《易传》,后来人们把《经》和《传》合并在了一起,称为《周易》。历代对《周易》作注释的书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北宋的大思想家程颐的《程氏易传》和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明代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把这两部书融合在了一起,同时采纳了130多家先儒的注释,编写了《周易传义大全》一书。这部书在永乐之后的各朝代中多次被翻刻印刷,而存世的永乐原版的《周易传义大全》已经非常少见了。

易经与易传是什么关系?

《易经》分成“经”跟“传”两大部分:“经”比较简单,就是卦象、卦名,还有周文王写的卦辞、爻辞。“传”比较丰富,我们把它叫做《十翼》。翼就是翅膀,就是给《易经》加上了十只翅膀,让它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内涵。《十翼》实际上只有七种,不过其中有三种分上、下两部分,所以称为《十翼》。最后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文言传》。《文言传》是孔子看到周文王所写卦辞非常精练,怕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所以特别加以解释,只在乾坤两卦有。解释文王所下的卦辞,所以叫《文言传》。

关于易经的卦象是在易传中吗和易经里面的卦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