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讲易经视频亻 如何评价杨振宁评价易经

最后更新 :2023.02.02 19:16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杨振宁讲易经视频亻,以及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科学家痛批《易经》,你如何看待《易经》,是文化瑰宝还是糟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有许多文化遗产无法用现代科技解释清楚。《易经》,作为中华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它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批评。这是宝藏还是浪费?

说到《易经》,我们最根本的反应就是玄学,占卜,记录宇宙万物奥秘,却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所以很多人说这不是“伪科学”?

《易经》真的是“伪科学”吗?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对此的评价。

在中国汉学文化中,人们认为: 《易经》是宇宙的真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因为《易经》太深奥了,它所包含的科学和哲学真理不可能是透明的。在传统文化大师眼中,《易经》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博大精深。《易经》不仅是五经之首,也是一组经的开端。

但在现代科学家眼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爱因斯坦曾在信中写道,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形式逻辑和实验 *** ,但中国在古代未能迈出这一步。

杨振宁曾批评《易经》对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他认为《易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这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现代科学一直无法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注重逻辑,用世界的“理”去追求自然的“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一些人反对杨振宁的演讲。反对者曾说太极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法,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也是一种演绎。不能说《易经》是阻碍中国文化发展的原因。

我们现在流传的《易经》是《易经》,据说是周文王做的,考古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周易》,但是都很不一样。

还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高级科学著作,里面包含了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现代科学也从《易经》中得到很多启示,并在现代科学中发展。

至于《易经》到底是文化瑰宝还是糟粕,在现代我们还无法解释清楚。我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思维去看待这种文化,不能完全否定。我们要等认知科学的进步,再来解释是否正确。

一本书而已,为什么这么牛?(Ⅲ)

杨振宁批评易经,说易经其实毫无逻辑可言。杨先生说得对吗?首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伽利略牛顿代表的近代科学),所以易学虽然是一门学问,但不是科学。科学是建立在逻辑之上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上充分体会。易学不是科学,所以毫无逻辑也不奇怪。

一个中国人,即使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易经,但绝不可能没有接触过易经的思想。易经的思想已经深深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易经教人趋利避害,明哲保身,曾国藩说,易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易经是完全经验的,不告诉我们原因,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科学正相反,科学的目标就是探究自然发生的奥秘,或者原因,虽然这个目标并不都能达到。从这个角度,易学不是科学。

批评杨振宁先生的人说杨先生根本没有读懂易经。这也有可能。至少谁也不敢说他完全读懂了易经。人对不懂的东西、神秘的东西不敢轻易否定,只能说其高深,大家都说高深,于是这本书当然是更加高深。

读不懂等于高深莫测。这种情况不止易经,艺术界也经常发生。清华大学教授帅松林说印象派毫无创新,只是大家看不懂,便一意恭维,而批评都被指责为外行妄言。帅松林在他的《审美的历程》课程中将印象派及后续各个绘画流派的诞生归结为“从自由到妄为”。美术,是追求美的。欣赏美是人类的生理需求。人类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评价亘古至今从未改变。毕加索的画可能有很高的艺术性,但显然并不美,或者说并不符合人生理需求的那种美。

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读懂易经了呢?曾仕强说,真正读懂易经的只有三个人:孔子、孟子和司马迁。但是我们看到利用易经算卦、看风水的人很多。算卦、看风水也是易学中最易入门的一个方向。算卦、看风水这东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从科学上讲,是心理学的问题。算卦、看风水要迎合人们的心理,做到这一点就会受欢迎。比如,人都有忌讳。广东人逢年过节发个利是。住房不喜欢某一层、某个房号,等等。进一步,出行、做事看黄历、选黄道吉日、等等都是例子。所以,风水学近年来日盛。

现在生娃,姓名不能随便取了,要找大师算,大师根据名字判断你一生荣辱兴衰,其根据还是易经。首先是五行相生相克。比如,属狗的,名字里有一个洋,不好。落水狗是没有好下场的。一些女性名字里有“霞”,晚霞虽然美丽但很短暂,也不好。

人为什么有忌讳呢?这其实是个心理问题。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绝对正确。网上有位医生说,癌症患者很多是自己吓死的。人一旦有了心理负担,想健健康康地活着就不易了。一旦你认为这个名字妨碍你成功,你可能真的成功不了了。没办法,改名字吧!

但这些都是初步的,不用深入学习易经就可以做到。更高深一点的需要所谓的八字命理学。好名字一定是建立在八字命理学的基础之上。还是五行相生相克,但要看八字。起名时要保持五行平衡,八字五行中缺什么就补什么。另外,要注意让五行相生,这样才能促进一个人的成功。

但这些还是让人觉得是易经的表象知识。关于易经,还有更深刻的体会吗?像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取自易经,宣传的是一些正能量,还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此而已。

应当指出的是,易经在西方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很多科学史家、科学家谈及易经都承认它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智慧是肯定的,但如果都用在圆滑自保这种做人技巧上未免可惜了。另外,易经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这与近代科学将意识排挤出局而单纯研究物质世界之规律的做法不尽相同。薛定谔曾尝试将近代科学与东方哲学思想结合以弥补近代科学的缺陷,可惜的是它们一个定量、一个定性,仿佛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

杨振宁到底有哪些重大发现或者发明?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 *** 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 *** 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 *** 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扩展资料:

论文:

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杨振宁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产生,你认可吗?

2004年,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并作了题为“《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老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没有推演法。而归纳法的来源就是《易经》。“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这是贯穿《易经》的精神,是向上求整体“象”的 *** ,既归纳法。推演法和归纳法是科学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归纳法和推演法的区别

归纳法和推演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例如: A变老了,B变老了,C也变老了…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人,最后都会走向衰老,所以得出结论:人都会衰老。

演绎法,是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客观规律为依据,从已知部分推演得出结论。

例如:大前提:人都会衰老,小前提:A是人,结论:所以A会衰老。

可以看出,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归纳法因为是由经验判断,结论不一定正确,而演绎法只要大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

演绎法的大前提来自于归纳法的概括和总结,而归纳法的每一个具体的案例观察结论都来自于演绎法,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另外杨老指出,《易经》中“天人合一”理念将天道人道混合,认为天和人的规律是一码事,这是阻止近代科学思维产生的又一个因素,因为自然和人类运行的规律并不相同。

杨振宁老师是大名鼎鼎、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当时他的观点一公布,立刻引起了轰动。人们议论纷纷,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意见保留者也占有很大比例,直到今天依然争论不休。

事实上,小编对杨老的这番言论也持保留意见。

对杨老观点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一是夸大了《易经》的影响力

《易经》主要内容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最早是作为占卜之用。因古代先民未能充分认识自然、生物现象,比如雷电风云、植物动物、人类来源等,认为这一切的背后有神秘的力量存在。所以每当遇到重要事项时,人们为了趋利避害、庇佑自己,习惯于“请示”、“咨询”这种神秘的力量,《易经》就是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随着后世的不断增释加注,《易经》不仅是民间方术的卜筮之书,而且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自然哲学,被誉为“大道之源”。虽然对后世有深刻影响,但不足以影响到整个中华文明科学的诞生。事实上,一个文明古国的科技发展,也不可能因为一本书给耽误了!

二是中国古代并不是完全没有科学思维

早在周朝时期,数学家商高就曾在《周髀算经》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商高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推演论证,记录于《九章算术》中;春秋时期的墨子,做了世界上之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做出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判断,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之一次科学解释;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家刘徽的不定方程、祖冲之的圆周率等。

三是中国古代的经验科技曾长期领先世界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四大发明”,并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马克思都曾给予高度评价。事实上,直到15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并遥遥领先其他各国。

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如果真是《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怎么还会产生四大发明呢?尽管四大发明属于经验科技,不是科学,但至少说明中国不是科技的荒漠。

杨振宁讲易经视频亻和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