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易经 易经的易有三个含义

最后更新 :2022.12.30 14:06

其实三种易经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三种易经的区别和用处,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三种易经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易经的三大流派

易经由《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组成。前两者已经失传,剩下《周易》一书,也叫《易经》,是以六十四个卦象为基础,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个庞大系统。

历来搞易经研究的,不出三种派别。

第一个派别,叫学院派。

也叫易理派,主要以孔子为代表。周文王写了《易经》的卦辞,孔子看了,接着写了《易传》,把易经引到了哲学的领域。后来出现了很多大学问家,都是站在理论、哲学的高度上去讲易理,而且身份也都是贵族,拿皇家俸禄的,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社科院的院士。有的官职更高,直接为皇帝服务者,高大上。

第二个流派,叫实践派。

准确地讲,也叫占卜派,暗含江湖派。这个流派,一般没读过什么书,主要来自民间,以草根平民阶层为主,混迹于江湖。当然占卜界也有一些代表人物是有学问有身份的,比如发明六爻纳甲的京房,发明梅花易数的邵康节,邵雍。

但是占卜派跟易理派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只钻研如何用卦象来预测事情。在他们眼里卦象就是工具,而工具就是使用的。就像一把菜刀在厨师手里,能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是要讲到这把菜刀具有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再好的厨师可能也讲不出。

第三种派别,是既懂易理又能实践的大家。

创后天八卦图的周文王就是两派都通的大家。他写的卦辞、爻辞,都是占卜后的记录,有很多内容也带了哲学的思考,有一定的高度,并把它运用到行军打仗、治理国家去,很有一套。

孔子不是专门搞易经的,他属于半路出家,到了中老年(知命之年)才开始研究易经,写了理论《易传》,又叫《十翼》,相当于是给《易经》加了翅膀。孔子偶尔也尝试占卜,但他主要是讲易理的,说白了就是学院派里的理论家。

数千年前创先天卦的伏羲,他也只留下实践的卦象,没有留下理论,但很值得尊重,他身体力行,感悟了天地河山的奥妙,把握了宇宙的运化规律,是开山鼻祖。

要想真正学好易经,就要找像周文王一样的人学,理论和实践一起学。既搞实践,又不脱离文化底蕴地修持,最终学成一个真正的易经大家。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梅花易数》

连山、归藏、周易,是古代的三种易经。连山是夏朝的易经,归藏是商朝的易经,周易是周朝的。古代政府中有专门人员掌管三易。如今连山和归藏都已经失传,只剩下周易了。梅花易数是北宋邵雍先生留下来的,也叫梅花心易,是一种很有名的易术。艮的读音是gen 四声。

易经到底是什么,学易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书籍:

中国的《易经》,印度的《吠陀》和欧洲的《圣经》。

其中后两本都与宗教有关。

而我们的《易经》,则和宗教没有直接关系,它研究的是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周    易

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

日月星辰不断的轮转,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阴阳交替转换,宇宙的运行确实是有一套规律可循的。

而易经正是揭示这些自然规律的智慧经典。

易经的初始,传说中是这样的:

伏羲(距今7000年左右)在黄河中得到了一副神秘的图画,由此得到启发,开始通过画卦的方式,来预测天气等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利于古人的耕作,这便是先天八卦的由来。

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前面这篇文章:

伏羲画卦的传说——先天八卦的由来。

然后,到了殷商时期,周文王在羑里狱中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又重新排列了六十四卦卦序。

之后,周文王的后人,还有圣人孔子,又在文王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解释。

由此,易经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包括经,传,系辞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体系。

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易经》,

一般指《周易》。

就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所创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三    易

实际上,最初的《易经》有三种,另外两种分别是《连山易》和《归藏易》。

《周易》六十四卦是从“乾、坤”两卦开始的,乾为天,坤为地,也就是天地初创,万物始生的意思。

《连山易》是从艮卦开始的,艮卦代表山,这就表示“山之初云,连绵不绝”的意思。

而《归藏易》是从坤卦开始,坤为地,表示万物都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最终又皆归藏于地中。

这三种易经,被后人并称为“三易”。

《连山》和《归藏》都产生的比《周易》更早,但前两种易经,好像都都失传了,只有《周易》广泛地流传了下来。

                学易经的好处

那学易经到底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知道,天地运行有一定的规律,而人类社会的运行其实也有规律可循。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天地的精华,人的行为应效法大地;

大地,效法的是天;而天,效法的是大道,大道效法的是自然。

而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

我们学习易经,就可以把自然运行的规律,和我们人类社会的活动联系起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顺应天道,趋吉避凶。

所以首先来说,学易经最实用的一点,就是预测,说白了就是卜卦。

简单来说,易经的核心内容主要就是八卦和六十四卦。

我们也可以把易经理解为一本工具词典,只要把六十四卦搞清楚弄明白了,我们就可以透彻的分析卜卦的结果。

另外,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易学的其他知识,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等,也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易经的六十四卦,从乾坤开始,一直到火水未济卦结束,整个过程就如同展示了人生命运的巨幅画卷。

从天地初开,人刚刚出生,到不断成长,到小有所成,然后遇到挫折,通过努力到大成。

接下来又是低谷,求变,不断地起起落落,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成功,就是水火既济,阴阳调和的理想状态。

但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仍然是落在火水未济卦。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易经的三原则。

研究《易经》,必须要知道易经三原则:就是“变易,简易,不易”。

易经的三原则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变易”。

我们要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包括物质、思想,情感等等。

阴和阳,多和少,好与坏,祸与福,每分每秒都在不停的相对变化之中,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这就是《易经》的第一大原则:变易。这其实也和佛教之中所提到的“无常”是一个道理。变,才是常态。

所以,人生经过许多起起伏伏,到达水火既济之后,阴阳平衡又重新被打破,变成火水未济,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充满矛盾的开始,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易经》的第二个原则,是“简易”。

就是说虽然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看似杂乱无章,但事实上,它们的运行规律就像天地日月、山海风雷的运动一样,一目了然。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道至简。

第三个原则就是“不易”。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虽然时刻在变化,但它的变化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易经这些不变的原理,去推演事物的变化方向。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群经之首”,《易经》,被后人称为“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

学易之路,必定不易,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能窥其全貌。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简单的第一步开始,掀开这部神秘典籍的一角面纱,哪怕从中得到点滴的启迪也好,也不枉费我们古代先贤们的一番心血了。

易经有三种…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早熟的经典代表,包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的作者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从上古伏羲氏创八卦、周文王演绎六十四卦到孔子作易传,后来历朝历代都有学者继续完善她,这也体现了易经是全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易,是《易经》的简称(八卦和六十四卦亦称为易),所以,学《易经》首先要了解"易"的义理和《易经》创作成书的过程。

三古、三圣、三易

古人有三古、三圣、三义的美妙传说,那么,何谓三古、三圣、三义呢?

三古,即指《易经》产生、创作、传承和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历史时期。这里的上古指的是伏羲、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中古是指夏、商、周(西周)三个时期;近古是指春秋战国(东周)以降,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

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伏羲和女娲是华胥氏的儿女,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夏"一词即是根据这位祖母的姓(华,原义为花),和第一个王朝的名字(夏)的合称而来的。华胥氏时期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那时已经有了彩陶和网罟(guo)、结绳记事等文明初萌。后来她的儿子伏羲发明了八卦,以另一种更为简单方便的符号代替了结绳记事的符号。有学者称"八卦"为中国文字的起源,郭沫若就主张中国的文字时代应当从"易"的起源时算起。可见"伏羲始作八卦"对华夏文明起源的伟大贡献,所以,称其为上古之圣。

中古之圣为周文王。周文王被商纣忘囚禁之时,悉心演绎上古的八卦和《连山易》、《归藏易》,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新的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撰写了卦辞。其后,他的儿子周公又为三百八十四爻(yao)和孔子撰写了爻辞。自此,卦形便有了文字,图文兼得,象义参照,为《易经》的成书奠定了基础。

当周文王的《周易》传至孔子时,孔子已有得之悔晚之感,他从五十岁开始,便虔心研习《周易》,并使串联竹简的牛皮绳三次磨断。孔子对卦辞和爻辞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于是《周易》就有了新的内容,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空子的文字被称为"易传",合称为《周易》,或名《易经》。所以,孔子是《易经》承前起后的近古圣人。

三易,指的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传说《连山易》是神农氏所创,神农氏就是炎帝。神农氏将八卦每两卦一重,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因为炎帝又号连山氏,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又因为夏代所流行,故曰"夏道连连"。

《归藏易》为轩辕氏所创,轩辕氏即黄帝,又号归藏氏。黄帝演绎的六十四卦以"坤卦"为首卦,因坤象征地,是万物的载体和归宿,故名《归藏易》。又因为在殷商时期所流行,故曰"殷道亲亲"(坤为母)。

《周易》为周文王在被囚禁时所演绎的六十四卦,以"乾卦"为首,表明天地初开,万物始生,又以末济卦为末卦,表明一事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的开始,周而复始,周行不止,故名《周易》。又因乾卦为天,天尊地卑,故曰"周道尊尊"。

因年代久远,《连山易》、《归藏易》已佚。

易经传说有三本,除周易还有哪两本

据记载,古传易有三种:夏代之以艮(gen)卦为首卦的《连山》,商代之以坤卦为首的《归藏》,周代之以乾卦为首的《周易》。三易,就是夏易、商易、周易的总称。

夏易和商易早已失传,内容不详。而周易则流传至今,就是今天所谓的《易经》。(仅供参考)

关于本次三种易经和三种易经的区别和用处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