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易经讲解 太极拳 易经

最后更新 :2022.12.13 09:0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太极拳易经讲解的问题,以及和太极拳易经讲解视频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太极拳和周易有关系么

太极拳就是张三丰发明的,张三丰幼年的确在少林寺习武,但是后来去武当山当了道士,武当的太极应该是张三丰传下来的。太极拳流传以后很多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进,就变成了许多分支,就是陈氏,杨氏,孙氏等等,还分为24式,48式,82式等很多不同的套路。

太极总论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构造成中华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太极拳之所以不断发展而有今日之壮大,也端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们的巨大贡献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内,有史以来,尚没有哪一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数百年中,太极拳向外流传,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而渐至偏远,尤其是自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始,太极拳得以迅速传播。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便衍生出诸多流派。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作为内功拳,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为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 “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太极拳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 易经和中医理论

1、太极拳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汉族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

2、太极拳的真正起源是,明末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是有当时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所创。太极拳作为从创拳理论上,可以说完全充分吸收了古“易学”的文化思想,而从创拳技术层面来讲,太极拳则是古代兵学、军事的提炼。

3、拳名;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4、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易经的太极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了解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理之上有太极。人们都知道易理是对阴阳相互运动关系的揭示,但是,太极是什么呢?阴阳又是什么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我从思维的角度探索了太极及其玄机、阴阳及其变易,发现其中并不神秘,但是确实非常深刻。

易经演绎阴阳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太极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玄”字,而这“玄”字又给人以深不可测、永难掌握的意味,这就使人望而却步,极少有人涉入其中。我怎样从思维角度深入到太极中去探索,并洞开其妙,留待以后论述,这里就直接论述太极原理与阴阳真义。

一、太极运动的旋机与玄机

易经的阴阳变易就是阴阳相互追逐,阳极复阴,阴极复阳,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气候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不止,就是典型的阴阳变易。太极则是阴阳对冲而产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称为太极旋机。由于太极旋机对事物的影响太深刻,为了区分对阴阳对冲这种旋机的表面图解认识,古人用“玄”字代替“旋”字,以揭示太极旋机的深刻性。所以,“太极玄机”比“太极旋机”更侧重于这种“旋机”的机制对事物的深刻影响,而“太极旋机”则侧重于阴阳对冲本身的旋转机制。易经的阴阳变易运动的动力就来源于太极的阴阳对冲,所以易经的“变”是由太极的“旋”决定的,是太极的“玄”的一部分。阴阳为什么会对冲?这个问题将在阴阳真义中论述。

“太极”又是什么含意呢?“极”是到头了,不可能再有什么了。“太”是从极点往下的意思,上面再也没有什么了,下面的一切又都与这个极点有关。太极,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运动都与阴阳的这种对冲有关,同时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有关的东西了。换而言之,在东方文化里,太极揭示了宇宙中一切事物运动不息的动力源头!西方人搞不清楚地球转动的初始动力是从哪里来的,就开玩笑地说,是上帝一脚踢转的。现代科学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而中国古人的太极原理却揭示了这一点,可见,东方思维真是很深刻啊!

二、太极运动的原理和真义

我们从太极图旋转中看到,有红色和黑色两个相互缠在一起的“小豆点”,红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它的旋转可以顺时针旋,也可以逆时针旋,其含义是时间可以正流和倒流。因为运动是有时间标志的,逆向运动就是时间反向。

静看太极图,红色头部有黑点,表示红至极处就是黑之始处,黑色头部有红点,表示黑至极处就是红之始处。这一内含称为阴阳变易,产生了易理,中国古人在易理上发挥,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数术运用。所以,易经之上有太极。易理是在太极旋转的阴阳图中,忽视其阴阳对冲,专注其阴阳追逐,失其旋意,得其变意。易理是太极的静态观,他看到的不是太极的旋机,而是阴阳的变易。

但是,太极的真义在于她的动态观,也就是他的旋机。从动态观看太极的红点和黑点,其含义是“相拥”,与易理的含义完全不同了。太极的运动是阴阳“相冲”,相冲是她运动的“形式”,但是她的“相冲”运动的目的不是互相冲散,冲的目的是为了“相拥”,相拥是她运动的“属性”。就象两个久别重逢的恋人,一见面就相互迎上去,这一运动就是“阴阳相冲”,他们相迎相冲的目的是为了“相拥”,不是为了冲散。相迎相冲是他们的运动形式,相拥是他们的运动属性,也就是他们相互迎上去这一行为过程的运动含义。恋人的这种为了“相拥”而“相冲”,是具有最美好属性的运动过程。“相拥”的含义是圆融、和合、合二为一。所以,太极旋机不仅有外在的相冲旋转,而且还有内在的相拥特性,其意义非常深刻。太极的相冲推动事物运动,太极的相拥凝聚事物成形。所以,太极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支配一切事物运动和凝聚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特征就是:以阴阳“对冲”产生运动变化力量,以阴阳“相拥”产生互依互存关系,具有一切事物运动中最美好的运动特性。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可以找到促使它运动的太极旋机,这一点,在以后的论述中会有大量的事例分析,这里不再详述。

这里要指出的是,既然事物运动的背后有太极旋机的支配,为什么人类的文化和物质还会败坏?其实,人类历史上认识太极,只是从太极的静态观去认识,根本没有认识太极旋机的真义,所以得到的仅仅是太极运动的“形式”,而没有得到太极运动的“性质”。当事物的运动只具备太极旋机的形式,而没有太极旋机的特性的时候,只有太极运动的作用,没有太极特性的作用,而事物运动总会有运动属性产生,事物的运动有太极的制约,但是运动的属性没有太极的制约,就会产生大量不很美好、很不美好、甚至是很恶劣的运动属性,这种不好的运动属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看到的文化和物质的败坏现象。

没有认识和掌握太极旋机的真义,对太极玄机就会神秘化。所以人类历史上对太极的认识总是认为“玄之又玄”,总是不得其要领。对太极认识的得形忘性,这是人类文化和物质出现败坏的根本原因。由此看到,太极旋机的意义就是这么深刻,太极玄机的内涵就是这么博大!

太极出,易理退,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易理的得形忘性,是他取了不完整的太极,他不讲运动属性的理论缺陷,决定了他也是一个成、住、坏、灭中的理论。太极原理出山,易经理论也就失去了他的存在意义。太极以他完美的运动原理,必然会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前景。人类文化在今后可能还会有成、住、坏的发展周期,但是不会再有“灭”了。太极不失,文化不灭,太极会有自我修复的运动功能,因为太极带有最美好的运动特性。

三、阴阳论性不论质

现代人认识不了阴阳的真义,是因为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定义阴阳的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人问阴阳,总是问“阴阳究竟是什么物质?”,“阴阳的物质构成是什么?”,总想搞清楚“阴阳是不是一种未被发现的能构成万物的最终物粒?”其实,这些问题对于认识阴阳含义,完全偏题了,说得严重一点,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知道,物质都是有物性的。钢是硬性的,瓷是脆性的,绵是柔性的......这些都是物性表现,但是是个别的或者是类别的物性表现。这些物性都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反映物质之间的功能差异。事物总是处于运动中的,而运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两两之间的相对作用,事物运动的属性(如快慢、强弱、高低等)就在这种对比中显现。在茫茫大海中行驶,如果没有航标灯、另外的船只、海岛礁石等作参照,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船正在高速行驶,许多坐过船的人都过有这种体会。也就是说,航海中如果没有参照物,就显不出自己的船航行的快与慢的运动特性,这种对比运动的方法叫做“相对论”,“阴阳相冲”正是这种相对论的思维方式。

阴与阳是对立统一而存在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针对物质来说,有硬的物质,就会有软的物质,硬是相对于软来说的,如果物质全部都是同等硬度的东西,没有任何软的东西与之作对比,那么就不会有硬和软的概念了。也就是说,物质的硬性和软性要在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阴与阳的概念也是要在阴性事物与阳性事物的对比中才能成立。

事物的阴性和阳性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在反映事物两两之间各自属性的对比中表现出的相互参照差异。比如,对比铁、木、火这三种物质,将铁砸在木上,就会对比出铁强木弱的相对关系,将铁扔进火中,又会对比出火强铁弱的关系。在阴阳概念中,强为阳,弱为阴,铁在前者中为阳性,在后者中为阴性,并没有固定为绝对的阳性或阴性。所以说,事物的阴性和阳性不是固定在事物上的,而是在事物两两间相互作用的对比中才能成立的。我们运用相对论的原理,可以把阴与阳看成是分析事物两两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种座标系统,而且是漂浮的、或者是虚拟的座标系统。有事物的两两对比,这个座标系统就出现,没有事物的两两对比,这个座标系统就不存在。

阴与阳的这个座标系统,衡量和分析的是事物运动中两两对比而反映出的事物属性,是与事物本身的属性有关的。铁与木的阴阳分析,反映了铁比木硬的质地特性;火与铁的阴阳分析,反映了火能改变铁的功能特性。在阴阳定义中,阳性是事物强、刚、动、升的物性符号,阴性是弱、柔、静、降的物性符号。例如,物质与精神的阴阳属性,精神是奔腾不息而无形的,属于阳性,物质是固定体态而有形的,属于阴性;在精神内部,意志刚强者为阳性,畏难畏苦者为阴性。这些都表明,确定阴阳与事物本身的特性有关

阴阳系统虽然是个虚拟座标系统,但是正因为是虚拟的,也就没有实际中的各种界线,可以浮动于物质与精神之间,也就可以衡量和分析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这是阴阳思维和分析的最大优势。我们在东方文化中时常看到中国古人总是把物质与精神揉在一起,比如“天人合一”,“人体是个小宇宙”,“病从心头起”等,就是因为中国古人的思维是物性分析,不是物质分析,他们看到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共性特征。现代人用物质分析思维去认识中国古人的物性分析思维下的观点,当然就看不透了,也不可能看得透,因为思维方式相去甚远。

我们都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实这是阴阳原理的反映。阴性与阳性相遇为什么会相拥对冲?也就是说,太极为什么会旋转不息?这是由阴阳特性决定的。阳性是事物奔腾不息的符号,阴性是事物降缩凝固的符号,阳性没有阴性的制约就会散尽,阴性没有阳性的激活就会寂灭,所以阴阳两性都对对方的特性有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动力。所以,阴阳相拥,是阴阳特性互为需求的本能反映;阴阳相冲,是阴阳相拥而激发起来的运动;阴阳旋转,是阴阳相拥相冲均衡发力的结果,不突,不缩,不离位,所以以正圆旋转。具体说,从太极图上看到,红点和黑点是分离的,不是重合在一起的;从两个“小豆点”呈现的流体运动来看,红色从尾尖到圆头,黑色从尾尖到圆头,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运动方位相错,再加上红黑两点之间有“相拥”的吸引力,运动力学原理告诉我们,这种运动会产生旋转。

四、五行使易理完全偏离太极

金、木、水、火、土,古人称为五行。五行也是论性不论质,是对阴阳变易过程划分的五个层次:火为极阳,金为阳中含阴,土为阴阳杂合,木为阴中含阳,水为极阴。五行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易经的太极含义,把太极的阴阳对冲运动改变为五行的相生相克运动,极大地削弱了易经中太极旋机的运动制约力,使易经本来就不全的太极内含只剩下一个太极旋转的表面图式,太极旋机和太极玄机已经荡然无存。

五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内涵和文化特征,功不可抹。由于五行在阴阳两极中划分了层次,一方面使人更难看到阴阳的相冲运动,看不到事物运动的成因和本质,另一方面使人的思维局限在所划分的五行层次中,走不出五行。走不出五行,便忘了阴阳本义,看不见阴阳真义。看不见阴阳真义,就看不见太极旋机。我们从中华数术的方法中看到,六爻、奇门、六壬、太乙、八字、罗盘等,无不渗透着五行和天干地支。天干和地支又是从“天”和“地”的大分类上对五行进行划分,天干支配地支。从天干与地支的关系,我们还能看到太极旋机的影子,但是太隐晦,很不容易看出来,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天干地支的含义上去了。所以,五行使易理偏离了太极玄机。太极出,五行废,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因为五行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毁灭了。

易经的太极是什么意思?

易经中的太极是个很常见但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

至极无对曰极。不同于一个物理概念的极端,白对黑,高对低,有相对物的都不能叫极。

没有相对物的极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比如天,地,人,合称三极。

天地人之外的哪个独立存在的极,超脱阴阳之外,天地之先,跳脱时间空间,可知世界的极,应该叫啥呢?根本不可以认知,那就只能意会,故人神来之笔,曰太极,就是无法用语言或者任何相对的概念来描述的,不可知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把认知和不可知化了清晰的界限,把不可以认知的世界叫物自体。这个就是太极。

东方和西方哲学,殊途同归?

太极拳与周易的关系?

周易是六经之首 记述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太极和八卦的衍法.内含极深的思想内容.

太极是周易中提到的一种描术天地人关系的图谱,有自己独立的衍法.

太极拳源于十三手,是一种仿太极动作的健身活动,讲究神形合一,天人合一.

道教是一种民间教,他在周易的基础上吸收了精灵鬼怪等灵异元素,是周易实际运用的表现方式,儒教则着重了周易原现上的阐述.道儒是互补的.

后三种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源于易.说白了,后三种都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其核心就是周易的哲学理论.

太极拳与易经里的太极八卦有什么关系?

主要是武学思想上的,也就是理论层面的关系,太极拳讲究阴阳调和,刚柔并济,以静制动等等都是符合易经太极八卦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原理,比如易经太极讲究阴阳相统一,天地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练太极拳就是要调和人体阴阳之气,使人与天地合而为一。

文章分享结束,太极拳易经讲解和太极拳易经讲解视频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