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解中国神话 与易经有关神话故事

最后更新 :2022.12.09 15:0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易经讲解中国神话,以及中国的易经讲的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易经》溯源

称《易经》为“天书”其实正解,因为它是伏羲传给世人的,而女娲和伏羲本就是外星人——天狼星人。

跟上一冰河世纪没有关系,那时候地球还没有高等生物出现,也没有外星殖民者来过。你这个说法纯属猜测吧???并没有什么史料典籍根据。而我说的这些都是有着世界范围不同古文明的史料典籍作为根据的。伏羲女娲这伙人是在史前大洪水之前到达地球的天狼星人,他们是属于银河系联盟的。银河系联盟由天狼星,天琴星,昴宿星等等多个银河系行星种族组成 ,是为了共同对付银河系共同的敌人——天龙星蜥蜴人而成立的联盟。上亿年来蜥蜴人因其残暴和侵略致使银河系多个星球遭到毁灭,若干种族遭到灭绝性重创,所以才产生了银河联盟与他们对抗。蜥蜴人原本是第一批抵达地球的殖民者并使用基因工程创造繁殖了恐龙这个物种供自己食用,银河联盟随后来到地球,灭绝了所有的恐龙并创造了哺乳动物这个物种来压制蜥蜴人。战争又进行了若干年后大家都累了,银河联盟就与蜥蜴人通过“哈托纳会谈”协议休战,并决议让以女娲伏羲为代表的天狼星人创造出一个新的物种作为地球的主人来掌管地球上所有物种(天狼星人是银河系里最擅长基因工程的种族)。女娲结合当时地球上各个外星人族的基因,包括蜥蜴人,昴宿星人,天琴星人,莫迪克星人,亚特兰蒂斯人以及火星人等12种外星人族 DNA,进行了基因大混合,从而创造出了“地球人”。所以后世有女娲造人之说,而圣经中也有神创世造人之说。而创世纪里所谓的神,便是包括蜥蜴人和银河联盟在内的这些外星人。然而蜥蜴人为了统治地球暗中违背协议,秘密地把地球人基因里其他12种人族的DNA设置为闲置状态,以方便操控人类。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绝大部分区域都被闲置,无法达到100%的正常使用和开发;而少量地球人身上所具备的超能力和特殊能力,在绝大部分地球人身上却是完全被锁住隐藏了。 银河系联盟发现这一点后便开始对地球上的所有蜥蜴人进行清剿,长期持续的战争引发了一系列洪水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连锁自然灾害 ,终于导致了亚特兰蒂斯大陆板块的坍塌和沉没(亚特兰蒂斯人也同样是来自银河系联盟的外星人族)。而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沉没又导致了地球自转轴心发生位移,最终引发了史前大洪水。女娲这伙人因为怜悯地球人当时的处境,在一系列大灾难中救下了大量的地球人和其它物种。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女娲炼就五色石补天的传说,才让人类得以保全。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人首蛇身的神都是天狼星人。三皇五帝中有不少都是人首蛇身。其实这些并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真正存在过的地球历史。伏羲和女娲不但在中国古神话中存在,在古埃及神话中也存在,而且描述的时代也相对应,他们的个人特征全都和中国神话一致,只不过古埃及人称呼他们的名字发音与我们不同。——他俩人都是一人手持“规”一人手持“矩”,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而且创造了人类并教会了人类各种生存技能和天文星象知识。他们是来自天狼星的早期地球移民,但是后来集体撤离了地球,金字塔也是他们的技术,金字塔最顶端的水晶(后来全部被摧毁或带走)可以连接宇宙能量并与高维度星体进行沟通。多关注宇宙起源和银河系历史,你就会知道这些。(辑)

《易经》阴阳之道给我们的启发

《易经》为群经之源,群经之首。无论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都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类的文明源于神话,巴比伦神话,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神话只有一个目的——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但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所以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的哲学都是从神话中提升出来。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文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思形态和思想流派。

伏羲一画开天告诉我们,又看得见的部分,也有看不见的部分;有正的力量,也有反的力量。所有的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所以人要经常反省自己。

世间万物,乱中有序。《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而伦理从自然中来。同时,我们应顺应自然,才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互动和合一,密不可分,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它才会生生不息,因而没有矛盾就不会其变化,没有变化就是一潭死水。自然孕育着一切,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即老子讲的“道法自然”。

易经讲的是什么?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易经涉及到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等。因此,它成为道家、儒家、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家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家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 1994年 ,湖北天星观出土战国楚墓竹简,传说中的《归藏》出土,但是还未整理出来 《连山》不传。 [编辑本段]易经来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说为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称。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辩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传说中的雷神和火神都是谁?《易经》中雷火交加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我们从来不缺少历史和神话。就比如说大家都经常会听说的雷神和火神,不过因为中国神话体系庞大,大致有四个分支:上古神话体系、民间信仰神话体系、道教神话体系、佛教神话体系。

所以一说雷神和火神都知道,但是到底指的是哪位神仙,我们却是不知道谁的。而且在“群经之首”——《易经》中,也有“雷火交加”一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雷神

雷神之怒,雷神的雷破坏力极强,恶魔若把他惹怒了,一道雷将他们全劈死。

雷神,神话中负责打雷的神,也能驱鬼等。提起雷神,大家最熟悉的是《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了。

他是雷神,但只是小说里的。

其他还有《山海经》里的雷神,形象非常的特异,“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神话体系里的雷神,也有很多位,道教神话体系里的也雷部诸神都是雷神,所以这个雷神具体指谁,还是看大家自己的意见。

火神

我国古代传说中与“火”有关的“大神”有三个:远古时期的燧人氏;炎帝;古代掌火之官祝融。

传说燧人氏最早发明钻木取火,使人们告别了菇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被后世奉为“火祖”。

炎帝就是尝百草的中国医药之祖神农氏,他也是“三皇”之一,为“地皇”。传说神农氏“作火”,发明了火种的保留和使用方法,史称“以火德王天下”,被后世奉为“炎帝”。

祝融,又名重黎。在《山海经》中,祝融的形象是“兽面人身,乘两龙”,为掌火之官。帝喾高辛氏时,重黎为“火正”。因重黎掌火有功,“能光融天下”,造福于民,帝喾又命其名为“祝融”,后世遂奉祝融为“火神”。

而后世公认的“火神”,主要是炎帝和祝融。《吕氏春秋·孟夏记》云:“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即奉司夏之神炎帝为“火帝”,奉祝融为“火神”。

《易经》中“雷火交加”的含义

“火神”和“雷神”均为传说中能克制病魔、瘟疫的“大神”。《易经》中火为离卦,雷为震卦,而离卦和震卦又组成噬嗑卦,这也就是所谓的“雷火交加”。

火和雷,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两者在八卦中,都有克制邪恶的意思。用雷火之威排除万难,建立和保持秩序的稳定,阻止祸患罪恶的蔓延,是寓意很好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吧,其实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谊医院里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嘱咐完遗嘱之后,他旁边的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这位老人想了一会,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的作者,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先生。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在远古知识匮乏的年代,周易就相当于今天的“百度知道”,自古以来,无数人受到周易的启发改变命运......

求易经全文释义

易经全文翻译(免费版下载)

第一讲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采、美德。)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黄色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

第三讲 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译: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初爻是阳刚之爻,在卑贱的两个阴爻之下。在危险、风险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确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难行不进貌。班如:纷纷而来状。

译: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字:许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应的力量,一阴一阳,关系密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追逐野鹿没有虞的引导,只能盲目跟着猎物跑,君子放弃不逐,继续追赶会带来遗憾。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前往应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

第四讲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亨通。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说:脱。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包容蒙昧,吉;容纳昏暗,吉。儿辈能治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六四,困蒙,吝。

译: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六五,童蒙,吉。

译:童子蒙昧,吉。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以"童蒙"身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易经》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第五讲 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3140

译:云气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饮食娱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小的言语中伤,最终是吉祥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译: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陷穴中脱出。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陷之所。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三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等待。

第六讲 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水向东流,违背运行。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犯人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克:胜。逋:逃亡。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即:靠拢。命:正理。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第七讲 师卦

师:贞,丈人言,无咎。

译:师卦象征军队,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无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客民畜众。

译:地中聚藏水,象征民众。兵藏于民中。君子因此注意蓄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军队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军队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

六四,师左次,无咎。

译:军队撤退驻守,没有灾祸。左次:撤退。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分封诸侯,大夫。小人不可以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承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动乱。

师卦,可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兵者,凶多吉少,用兵当慎之又慎。

第八讲 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万国,亲近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处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有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译: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六四,外比之,贞吉。

译:在外部亲附,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九五,显心。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听任前面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比卦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九讲 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西方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 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

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译:心怀诚信,就能免去伤害,脱出惕惧,不会有过失。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第十讲 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九五,夬履,贞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凶的征兆,旋:转身。

履卦强调慎行防危的行为哲学。

"归妹'卦的意思(翻译)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OK,关于易经讲解中国神话和中国的易经讲的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