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象卦象辞 大有卦象辞

最后更新 :2022.12.06 15:04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周易大象卦象辞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周易大象卦象辞的知识,包括周易 象辞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易经里面为什么总出现《象》和《彖》这两本书里面的内容?这两本书是谁写的?哪位学者大大给我详细解释一

姽婳霓裳:你好。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彖】辞,彖者: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故,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彖辞。

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象辞,象辞解释每一卦明万物自然之形象。卦象辞,又称大象辞。每卦有六爻(乾、坤各七爻),每一爻,又有小象辞。

彖辞、象辞为孔子及其徒弟综合所著,为儒家的杰作。

夫子十翼: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辞)五、下系(辞)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系辞、大象辞、小象辞均与经文联系在一起。读经的同时,也就一起念了。

周易卦解 二十七的解释谁知道谢谢帮忙!!

第二十七卦:颐卦(山雷颐)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白话文解释

颐卦:占卜得吉兆。研究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雷出山中,万物萌发,这是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养正养育,谨言节食;观察实务,自知审慎。

小凶:得此卦者,对于言语及饮食,均须谨慎。宜守正道,谨言慎行,心怀阴谋者会招灾祸。

傅佩荣解卦手册

时运:生机显达,谨言慎行。

财运:内外升降,未必流通。

家宅:小心防火;贤妇从夫。

身体:上寒下热,五日乃愈。

传统解卦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艮)相叠。震为雷,艮为山。山在上而雷在下,外实内虚。春暖万物养育,依时养贤育民。阳实阴虚,实者养人,虚者为人养。自食其力。

大象:形如口腔之象,取其饮食之道,须慎言,注重日常生活。

运势:处事欠缺周详考虑,不宜心怀阴谋,要守正道而善方吉。

事业:凡事得靠个人追求,自己奋斗,而不能依赖他人。更不得用不光彩的手段谋求财物。只要遵循正道,自食其力,慎言敏行,一定会有好的机遇。这时,经过一番艰苦奋斗,能够成功。

经商:不得急于求成,初仅以勉强维持生活为限。谨慎小心,循序渐进,诚以待人,真诚与他人合作,因时制宜,不断追求新的开拓方向,必要时可适当冒险。

求名:以丰富自身知识为目的,知足安贫,刻苦努力,成功的希望极大。

婚恋:不可急于求成。关键在于加强自己的修养。一旦选中应全力追求,尤其不可三心二意。

决策:注意道德修养,乐于尽力而为地去帮助他人,救人急难,不贪求不应得到的财物。因此,能受到他人的尊重,也能不断得到外来的援助,个人事业十分顺利,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尤其不可粗心大意,牢记成就大阻力也大的道理。

台湾张铭仁解卦

颐:表示养也,主小吉带一点凶。养跟饮食有关,也表示养育、教育的意思,对情势需要充分了解,不要贸然的就下任何的决定。颐,又与口有关,故需慎防小人口舌之灾。

解释:静卧,不向前冲。

特性:有欠缺考虑、鲁莽妄动之害。若有怀阴谋,与人互相猜疑或争端者更不利。 要守正道而善行之,凡事切忌任性非为。

运势:先苦后甜,失败后成功型,物质金钱运佳,乐善好施,贵人多助。不断提升修养自己,容易得到社会好的名声。

家运:陷于痛苦深渊,有身败名裂之象,宜改进言行,冷静反省,力求幸福才是。

疾病:占病为凶,久病者险,为肠胃、咽喉、手足之疾。

胎孕:宜求香火保佑。

子女:过份溺爱反有害。尤其须注意儿女健康,以免日后因身体虚弱而不能获福。

周转:是否成功,要看自己是否有诚心。

买卖:守旧为宜,不宜新事所为,否则不利。

等人:难来,中途有碍。

寻人:不久相逢。东北或东之向。

失物:尽快去找,似被物件上下夹着。

外出:应慎重,不宜过多外出。如无充分准备,仓促出行,将可能会遇到凶险。

考试:尚可。

诉讼:我告他人终不能成,宜速和解。

求事:不成。

改行:不宜,勿勉强。

开业:开业者不利,须再待时。

满意回答请采纳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3

接下来再说一说《周易》里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

卦辞、爻辞为周文王与他的儿子周公旦所著,而彖辞和象辞为孔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怎么去了解这些“辞”呢?

简单来说

卦辞是对整个卦的解释;

彖辞是对卦辞的解释;

爻辞是对每一爻的解释;

象辞又分为大象辞和小象辞,大象辞是对整个卦形卦象的解释,小象辞是对每一爻爻象的解释。

还以谦卦为例,我们来看看部分《周易》中谦卦的内容,来看看什么是具体的“辞”。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孔子作十翼,十翼顾名思义一共有十篇,除了彖传,象传,还有文言,系辞,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都分上下两篇,所以加起来一共十篇,称为十翼。

以上这些就是《周易》的所有组成部分,下次我们再聊聊卦各个爻之间的关系。

《周易》中的大象和小象指的是什么?

《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如果将《易传》中的《象传》、《文言传》所论天地之道、人道的内容与《彖传》所论作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总体的思维取向不同。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比德天地的论述在《象传》、《文言传》中可说是俯拾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乾·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坤·六三.小象》)

易经六十四卦中卦辞、爻辞、象辞和 “十翼”讲的什么

《易》在商周之前已经形成轮廓,历经上几千年,融入了无数先贤的智慧,传承至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周易。加上各种网络解说五花八门。以至于学易者也是参差不齐。

周易到底分了哪几个部分?周易原文是什么样子的?

前段很多初学周易者问了,到底什么是卦辞、爻辞、象辞、彖辞、系辞、易传等等奇怪的词语。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易经的几部分组成:

周易原文中有卦辞和象辞。

卦辞是对卦象的吉凶断定,而《彖传》则应该是为卦辞作的“传”,也就是对卦辞的解释。但实际上它也直接解释卦义:统论一卦之义。

象辞,是周文王和周公引用商代《坤乾易》(象辞易)做为佐证的部分辞句。

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学生做了《易传》更升华了易经的高度。《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易经》的论文集。

《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是流传至今最原始,最权威的版本。其中有七篇文章:《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彖传》,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专著。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讲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

《象传》和《彖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辞、象辞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文言传》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一部文笔优美的哲学散文。因为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经》的关键。

《文言传》从天地之道到人道的思想,从形式上看,不过是一种循环论证,表面上是从天地之道到人道,实际上是用人道淹没了天地之道。但从内容上看,《文言传》所论述的人道原则却是极有价值的,它是对先秦儒家学派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系辞》解释了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序卦传》是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解释其它各卦的相互关系,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用对立统一思想,试图将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连。

《杂卦传》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也说明了《易经》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和特点,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卦放在一起解释。因为在顺序上交杂。

看到此,还不懂的同学不妨看看《 周易自测牌 》,希望每一位国学爱好者都是国学正能量传递的继承者。

《 周易自测牌 》为国学经典,图谶系周易典藏研究家秘制绘本提供,是《易经》中六十四卦理论的古典哲学运用牌卡,配有古代手绘插图,创新地融入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元素的牌卡。开辟了以游戏方式传播古典文化的先河。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并兼具娱乐性和学术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易自测牌》工作室作品

《周易》是不是还有一个版本

世间所说的《周易》,此乎存在两个版本:一个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另外一个则是密而不传的《易象》。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仅仅是《易经》,而《易象》好像已经流失了,重见天日。如果《左传》中“文王以圣德,能作《易象》故也”这个理由能够成立,而且《易经》和《易象》不是一个版本,那么,著作权应该归于周文王的,应该是《易象》,而不是《易经》。如果真是这样,《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又是谁推演的呢? 有人认为,把伏羲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的就是周文王,支撑的史料是《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太史公在《史记》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是在《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第二处是《周本纪》:“西伯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顺承了司马迁的这种说法:“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了怀疑。早在司马迁之前,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要略》就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这说明,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卦的其实是伏羲本人,而不是文王。后来,东汉的郑玄又提出了神农氏重卦的观点,东晋的孙盛提出了夏禹重卦的观点。这些人虽然在具体观点上存在分歧,但他们一致相信:夏之《连山》、殷之《归藏》都已经是六十四卦的形式了。因此,这个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卦的人,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至少不能晚于三代,但肯定不是周文王。 如此说来,周文王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确实是值得怀疑的。而我们看《史记》中的两处记载,太史公在前面都用了一个“盖”字,表明他本人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也没有十分的把握。正如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所说的:“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很可能的结果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仅仅是原来有的传说,司马迁不知其详,做了一个“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的错误猜测。而班固坐实了此说,可能更是以讹传讹,错上加错了。而且,《汉书·艺文志》说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这里,所谓上、下篇即是上、下经,亦即《易经》的卦、爻辞部分。但《易经》爻辞里记载的某些事情是发生在文王之后的,根本解释不通。于是,后来的马融、陆绩等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认为文王只写成卦辞,而爻辞部分是周公完成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推测,我们只能保持者高度的怀疑精神,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如果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并非周文王所作,那么,“文王拘而演《周易》”的传说又如何解释?如果《易经》真的是文王所作,那么,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中已经出现六十四卦的现象如何解释?《易经》爻辞里记载的某些事情是发生在文王之后又如何解释?这些矛盾,很容易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还存在另外一个版本的《周易》,就是《易象》。今天我们见到的《易经》是继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之后的六十四卦形式,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仍然是用来占卜的,与周文王无关。而著作权归于周文王的应该是《易象》,周文王正是在殷人的占卜之术中发现了“德”,才找到了推翻商朝的法宝的。因此,《易象》作为周朝的治国之宝,一直藏于秘府之中,旁人不得而知。《史记》中记载,周文王在西岐“阴修道德”,才不断壮大,推翻商朝的。而“德”即是“得”,“德”不仅是一种品质和个人修养,而且还是“君人南面之术”。有“德”才有“得”,无“德”即无“得”。否则的话,“修德”何必偷偷摸摸(“阴”)呢?由此可见,《易象》是文王、周公用以教导周贵族如何“王天下”的统治方略,是“君人南面之术”,向来藏之秘府,并不传布于民间,一般人极难见到。当初,周公受封于鲁,因其辅相成王,使世子伯禽代就封于鲁。伯禽就封国时,“备物典策”(《春秋左传·定公四年》),韩宣子所见《易象》很可能是当时周室典藏的副本。而周室所典藏的书籍在骊戎之难已失,所以韩宣子说:“周礼尽在鲁矣!” 那么,《易象》一书是否在今天全部遗佚了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因为《易象》的文本确实失传了,从《左传》得记载以后,后人已经无法知晓。但是,微言大义的思维方式却没有失传。秦始皇虽然把各国的史书都烧了,但为什么没有烧掉文明的传承?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文明何文化已经隐藏在了各种书籍和器物中。医书中有,占卜的书中也有,一旦碰见象文王和周公这样的火眼金睛,这些东西就会别开生面,虎虎生风。而且,我们所说的《易经》和《易象》也不是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它们总归都是从殷的占卜之术中来的,只不过是文王对其作了另类的发挥罢了。有学者推测,《易象》的内容可能与今本《周易》的“大象”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杜预就这么认为:“《易象》,上、下经之象辞。”也就是说,《易象》指的就是《易经》中上、下经的象辞部分,即大象。 现代的饶宗颐先生也持这种观点。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周易》六十四卦象辞(大象)中直接提到“德”字的有十四卦,如《坤》象云:“以厚德载物。”《蒙》象云:“以果行育德。”《小畜》象云:“以懿文德”。《否》象云:“以俭德避难。”《豫》象云:“以作乐崇德。”《蛊》象云:“以振民育德。”《大畜》象云:“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坎》象云:“以常德行习教事。”《晋》象云:“以自昭明德。”《蹇》象云:“以反身修德。”《夬》象云:“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升》象云:“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渐》象云:“以居贤德善俗。”《节》象云:“以制数度议德行。”至于其他数十卦如《乾》象云:“君子以自强不息。”《屯》象云:“君子以经纶。”《讼》象云:“君子以作事谋始。”《师》象云:“君子以容民畜众。”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德”字,但也无疑在教导“君子”应具备某种德行。 如此看来,《周易》大象既讲《易》象的,也在于“演德”。如果《周易》真的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易象》,很可能和《周易》大象很相近。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易象》主要在于“演德”。不仅内容上,形式上也是如此。据姜光辉先生考究,今本《周易》大象部分不似《尚书·周书》那样佶屈聱牙,而较通俗易懂,这可能由孔子及其后学在《易象》的传述过程中加以修饰和润色过。今本《周易》大象的结构由卦画、卦象、卦名、卦义所构成,本身即是一完整意义的‘周易’。只是用于‘演德’,不用于筮占而已。” 据此,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易象》作为《周易》的另一个版本是存在的,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与《易经》中的“大象”部分很相似,更为确切地说,大象部分是《易象》的浓缩版本。这些领悟学堂都有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