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图讲解 易经图解很全值得收藏

最后更新 :2022.11.25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易经中的图讲解和易经里的图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易经中的图讲解以及易经里的图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易经八卦方位图

周易八卦方位图如下:

一、周易八卦图的基础知识

这是一张周易八卦图,这张看似复杂的图,却只包含了八卦、天干、地支等周易基础知识。

这张图有八个方位,分别是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这四方是四正宫;还有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四方称为四维宫。

所谓四正宫,即每个宫位只有一个地支。如震宫(东)有卯,离宫(南)有午,兑宫(西)有酉,坎宫(北)有子。

所谓四维宫,即每个宫位含有两个地支。如乾宫(西北)有戊亥,坤宫(西南)有未申,艮宫(东北)有丑寅,巽宫(东南)有辰巳。

这八个宫位一共有24小方位,用天干地支和卦名所代表。

这张八卦图的最大特点在于:从震卦开始顺时间转,依次经过巽,离,坤,兑,乾,坎,也正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生克原理。

二、易经八卦方位图的内圈图

从震木到坎水,是一个五生生克的循环,而艮在此处显得尤为重要。

艮宫含有丑土寅木两个地支,其中丑土合住坎水,寅木又是甲木之根,因为艮在此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子丑之水传送到寅卯之木,以达到五行生克循环。因此,艮是开始,也是结束。

扩展资料

易经八卦记忆口诀

八卦的口诀:

乾三连(意思很简单,乾卦有三根每一根都是连起来的,字面意思即可),

坤六段(坤卦就是6跟小短横),

震仰盂(震卦,最开始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都是象形,仰盂,盂是中国古代一种盛液体的器皿。可以想象为吃饭的碗,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震卦就像是正着放的碗)

艮覆碗(字面意思,反扣着放的碗);

离中虚(离中间虚的,那么两边肯定是实的)

坎中满(坎中间是实的 两边是虚的)

兑上缺(兑上面有缺口)

巽下断(巽下面断开)

画八卦图一般由下往上,由左往右去画,所以这个口诀很实用,上有天,下有地,左有日,右有月,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离代表日,坎代表月。

注意震卦跟艮卦不要画错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八卦

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

八卦图上的符号名称分别为“乾(☰)、坤(☷)、坎(☵)、离(☲)、震(☳  )、巽(☴)、艮(☶)、兑(☱)”,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坐在方坛之上,倾听着来自八个方位的气息,于是画出了八卦图。)

八卦中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与发展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从宋朝开始,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易经》中的太极图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阴阳和相生万物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0)】——九宫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0)】——九宫

一、九宫概述

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九宫,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

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就是这样,“九宫”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术数《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就部署在这样的“九宫八卦图”上。

从数学的角度看《九宫算图》,那只不过是一简单的“数阵”(也称“幻方”)。因“九宫算”图纵、横、对角三数之和皆为十五,又《易》数九与六、八与七之和为十五,所以此图与《易》有所挂钩。

徐岳曰:“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是因为古人赋予了一至九数的五行和方位属性。一、六为水,七、二为火,九、四为金,三、八为木,五为土。一六→七二→九四→三八→五→一六……,的确为一数字循环,而且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五行相克循环。方位是:水数一居北,水数六居西北,火数七居西,火数二居西南,金数九居南,金数四居东南,木数三居东,木数八居东北,土数五居中央。

“九宫”占术在汉代初期就有应用。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占盘”,是汉文帝时的器物。当时《简报》说:“太乙九宫占盘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宫名称和各宫的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

《易学基础》的“地支”篇中介绍了地支共有十二个。乾宫戍土、亥水,坎宫子水,艮宫丑土、寅木,震宫卯木,巽宫辰土、巳火,离宫午火,坤宫未土、申金,兑宫酉金。中宫不入地支。此十二地支落宫亦是永远不动的,用神落乾宫,乾宫就是戍亥,用神落坎宫,坎宫就是子水,用神落艮宫,艮宫就是寅丑,其余依次类推。地支亦有象意,而地支的象意在奇门遁甲中也有辅助参考作用。

二、九宫应用

1.九宫格

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来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习者甚多。为方便习字者练字,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九宫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著《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1)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2)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3)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4)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 

上述九宫格和变九宫格,今天初学字者仍然使用。不仅适于学习毛笔字,也适于学习硬笔书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点画、结构、气势等等,即可脱离“九宫格”等界格,纵笔自由驰骋了。 

“九宫格”还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

清莫友堂《平龙草堂诗话》卷四引清孙抎《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 九宫格为数独的“前身”,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道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2.象棋术语

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类似古代战争发号施令的“中军帐”。是将(帅)、士(仕)活动的地区。

3.音乐术语

元代杂剧中常用的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世称之为九宫。

4.九宫术数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里说了十个数,一至五,是五个生数,五个生数各与五合而得六至十,是谓五个成数。

汉人对这十个天地之数有一定的解释。如郑玄就说:《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

《易传·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宋人在解释这一句话时,就以具体的“河图”、“洛书”去解说“圣人”(指上古伏羲氏)则之画卦的过程。北宋初刘牧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圆点,作出了《河图》,说这就是上古伏羲时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图,伏羲氏则这样的图画出了八卦。又把“五行生数图”与“五行成数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圆点,作出了《洛书》,谓这样的“河图”与“洛书”并出于羲皇之世。到了南宋朱熹作《易学启蒙》,又说刘牧所谓的“河图”是上古时神龟从洛水中背负出来的,应该称之为《洛书》,刘牧所谓的“洛书”是上古时龙马从黄河中衔负出来的,应该称之为《河图》。是刘牧“臆见”,易置了“图”和“书”。因此,宋末元初的道士雷思齐于《易图通变》中说:刘牧是“妄人”,而朱熹是“妄人中之妄人”。

三、奇门九宫

奇门遁甲的九宫格把一、六水放在坎宫,二、七火放在离宫,三、八木放在震、巽二宫,四、九金放在乾、兑二宫,五、十土放在中五宫和坤、艮二宫,这是九宫的五行数。

奇门九宫所含的数共有三组:一组是先天八卦数,二组是后天八卦数,三组是五行数。归纳起来:坎一宫有1、6两个数,坤二宫有2、5、8、10四个数,震三宫有3、4、8三个数,巽四宫有3、4、5、8四个数,中五宫既无先天数,又无后天数,只有五行数5、10两个数,乾六宫有1、4、6、9四个数,兑七宫有2、4、7、9四个数,艮八宫有5、7、8、10四个数,离九宫有2、3、7、9四个数。这样把天数、地数、五行数、大衍之数都包含在内了,把河图、洛书都合二为一了。

以上九宫所含三组数,至关重要,是奇门判断数量的依据,用神落到哪个宫,就根据该宫所含的数字来判断。该用何数,就要根据用神的旺相休囚和所临星、门、神的象和理来综合判断了。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即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数即: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先天八卦数: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属性即:6、7为金,2、3为木,8为水,1为火,4、5为土。

后天八卦数: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属性即:6、7为金,3、4为木,1为水,9为火,2、8为土。

五行周游于四季,所以四季之中,木,火,土,金,水无时不有,然而由于四季的变迁,寒暖燥湿昼夜长短的不同,所以五行也受自然变化而变化,旺者由旺而衰,衰者由衰而旺,循环不已,由于五行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所以在同一时期,个中五行旺衰完全不同,而且只有一行是最旺的,而也有一行是最衰的。

春(立春以后)木最旺,因为春木当令,土最衰,因为土被当令的旺木所克;夏(立夏以后)火最旺,因为夏火当令,金最衰,因为金被当令的旺火所克;秋(立秋以后)金最旺,因为秋金当令,木最衰,因为木被当令的旺金所克;冬(立冬以后)水最旺,因为冬水当令,火最衰,因为火被当令的旺水所克。

五行在12月中的当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当令就是正当时令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五行当中的任意一行在某个特定时间范围内活动力处于最旺的阶段,当某一行处在最旺阶段时,我们叫他正当行令,也叫当令。所谓令不仅指他的权势最大,而且势力最大,他的“任职”期内有一定“生杀大权”正由于此才有了五行的旺,衰,相,休,囚,死。

五行金,木,水,火,土中任意一行的当令跟节气非不开的:木当令:立春后至立夏前19天止,数19;火当令,立夏后至立秋前19天止,数19;土当令,四立前18天至四立止,数18;金当令,立秋后至立冬前19天止,数19;水当令,立冬后至立春前19天止,数19。

数有阴阳: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子阳水、丑阴土、寅阳木、卯阴木、辰阳土、巳阴火、午阳火、未阴土、申阳金、酉阴金、戌阳土、亥阴水。

坎一宫天蓬星,又贪狼星,属水;坤二宫天芮星,又巨门星,属土;震三宫天冲星,又禄存星,属木;巽四宫天辅星,又文曲星,属木;中五宫天禽星,又廉贞星,属土;乾六宫天心星,又武曲星,属金;兑七宫天柱星,又破军星,属金;艮八宫天任星,又左辅星,属土;离九宫天英星,又右弼星,属火。

四、九宫所主

1.坎一宫

属水,正北方。主色黑,主数一,六;主冬至。主青年男性;主家中二子;主人之足。

2.艮八宫

属土,东北方。主色黄;主数八,七;主立春。又主土数五,十。主小孩儿童;主家中三子;主人之右腿,右下腹。

3.震三宫

属木,正东方。主色绿;主数三,四;主春分。又主木数三,八。主成年男性;主家中长子;主人之右腰,右腹。用神落三宫,逢旺为壮年,大高个儿;逢空亡为矮个儿;宫无三奇,主长相一般;用神落三宫,主动。

4.巽四宫

属木,东南方。主色绿;主数四,五;主立夏。又主木数三,八。主成年女性;主家中长女;主人之颈,右臂,胸,腹;主河道;长型物;主风;主快;主气管;血管;水管;宫内丙加己,主水流湍急;宫内天芮星,主哮喘。

5.离九宫

属火,正南方。主色赤;主数九,三;主夏至。又主火数二,七。主青年女性;主家中二女;主人之头;丙入离宫主帝旺;丁入离宫主禄地;乙入离宫主长生。

6.坤二宫

属土,西南方。主色黄;主数二,八;主立秋。又主土数五,十。主老年女性;主家中母亲;主人之左臂,胸,腹;坤宫空,主未婚;坤宫主产室。

7.兑七宫

属金,正西方。主色白;主数七,二;主秋分。又主金数四,九。主女童;主家中三女;主人之左腰,腹;兑宫主口;主口舌;宫内白虎,死门,天芮,主哑巴。

8.乾六宫

属金,西北方。主色白;主数六,一;主立冬。又主金数四,九。主老年男性;主家中父亲;主人之左腿,左下腹;主首脑,首府,机关;主老者;主领导;主大城市。

9.中五宫

属土,居中央。主色黄,主数五,十。奇仪落五宫,皆寄居二宫。

丁俊贵

2020年5月4日

周易竟如此简单—先天八卦图详解

在了解先天八卦图之前我们先来重新温习下以前的易学,天道思想从伏羲氏时代开始,到了文王时期的神道思想,再到孔子的人伦思想,经过焚书坑儒以后的汉代易学的研究注重象数,想恢复易的本质,孔子只是借周易阐述他的人道思想,所以汉代易学偏重的方向是从天文、历谱、音律以言易,王弼的去象数易,重振老黄玄学之风,唐代易学并无建树,佛学兴起,到了宋代易学从陈传老者哪里得到道家太极图示,传到钟放、穆修、李之才,再到邵雍这里,而邵雍是把伏羲氏或者文王易演绎到了极致,观物篇所涉及的不仅有汉代的天文、历谱还有日月星辰、寒暑昼夜、动植飞走,土石水火,涵盖人眼之中一切宇宙万象,合历史人事、圣贤事业于一体,展现了一个伏羲氏未尽表达之理,所以蔡西山对他称赞道:“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先天易图的来源,有人说是来至于陈传,有的说是邵雍,还有说法是蔡元定师从邵雍而作,具体是谁不得而知,况且对于先天易图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我们今天就具体讲讲先天图示:

1.八卦次序图:

我们简单解释下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上面的四象又是一个阴阳叠加而来,两仪中的阳在加一个阳变成太阳,两仪的阳加一个阴变成少阴,两仪的阴加一个阳就是少阳,两仪的阴上添一个阴变成太阴,而后的八卦以此类推,构成了我们的先天数: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按照先阳后阴的次序而来,阴为静,阳为动,任何事物都静止,都不动是不会交感、不会演变的,所以必须阳动才行,所以阳动在前,阴静在后,这个和我们的2进制类似,0为静止,1为运动,独零不长,独1不生。

2,八卦方位图:

上图是方位图,后人多有研究,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其内涵实质,在预测学里面都是引用先天八卦的数、后天八卦的位,而此图为先天的位,但是还是有必要给大家在描述下,易传有说过,乾道左行,坤道右迁,大家可以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3.64卦次序图

此处的卦序不是按照京房卦气图旭,不是魏伯阳或者虞翻的卦图,也不是朱熹之流的乾坤屯蒙之云,而是完全按照二进制的方式而来,遵循上面的先天8卦次序,而后相叠,构成8重卦,成为现在的64卦图:

此卦图是和卦图1类似累加上去,对于大家而言应该好理解,乾+乾=乾卦(重卦),乾+兑=夬卦,乾+离=大有等等

4.64卦方位圆图

此图和图2类似只是在先天八卦次序图里在增加八卦成为八重卦。

5,64卦方图

6.卦气图,前面我们学习了孟喜的卦气图,还有人记得四正卦,六日七分法,七十二候吗?还有谁记得魏伯阳的四正卦?先看完邵雍的四正卦我们在来做个比较:

孟喜的四正卦是:坎、离、震、巽,而魏伯阳的四正卦是:乾、坤、坎、离,一个是来至于易传---帝出乎于震,一个是乾为天,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而魏伯阳是用组合排列的方式研究卦序,一阳,一阴,二阳四阴。。。等等,十二消息卦包围其他卦,参看下图:

今天就暂且讲到这里,下节再讲:元会运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易经中的图讲解和易经里的图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