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易经的讲解 国学大师讲解易经

最后更新 :2022.11.23 22:26

大家好,国学易经的讲解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易经国学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国学易经的讲解和易经国学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国学易经文化系列之一八字揭秘

阴阳五行八卦方位

河图洛书

一。干支序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  2  3  4  5  6  7  8  9 0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二。天干五行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三。天干分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四。地支阴阳生肖

子寅辰午申戌阳,丑卯巳未酉亥阴。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狗,亥水猪。

五。地支五行,四时及方位

寅卯〈辰〉属木,司春东方。巳午〈未〉属火,司夏南方。申酉〈戌〉属金,司秋西方。亥子〈丑〉属水,司冬北方。辰戌丑未属土,司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位中央。

六。天干相冲

甲庚冲,乙辛冲,壬丙冲,癸丁冲。戊己位中央无相冲。

七。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八。天干五行相克

甲乙木克戊己土,丙丁火克庚辛金,戊己土克壬癸水,庚辛金克甲乙木,壬癸水克丙丁火。

九。地支三会

寅卯辰三会东方木,巳午未三会南方火,申酉戌三会西方金,亥子丑三会北方水。

十。地支三合

申子辰三合化水,亥卯未三合化木,寅午戌三合化火,巳酉丑三合化金。

十一。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火。

十二。地支相冲

子午逢相冲,卯酉对面伤,寅申祸拱立,巳亥难对当,辰戌罗纲寇,丑未不相逢。

十三。地支相刑

子刑卯,丑刑戌,戌刑未,寅刑巳,巳刑申,丑刑未,子刑午,卯刑未,辰刑辰,午刑午,亥刑亥。地支相刑解释: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礼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为无恩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三刑生于三合。六害生于三合之义。

如申子辰三合加寅卯辰三位则申刑寅,子刑卯,辰见辰自刑。寅午戌加巳午未三位,则寅刑巳,戌刑未,午见午自刑。巳酉丑加申酉戌三位,则巳刑申,丑刑戌,酉见酉自刑。亥见亥自刑。卯刑子,未刑丑。合中生刑,犹夫妻相合反至刑伤。

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

子属水,卯属木,水能生木,是子水为母;卯木为子,今子母相刑,为无礼之刑。

寅巳申为无恩之刑,寅中甲木刑巳中戌土,戊以亥水相合为妻,癸水是甲木之母,戊土为甲木之父,子刑克父亲,正是无恩之刑。巳中之丙刑申中之庚,申中之庚刑寅中之甲,也为同义。又寅中生火,刑巳中生金。巳中寄生之土,刑申中长生之水,申上长生之水,刑寅中长生之火,其不恤所生,互相克战,故无恩之刑。

丑戌未为恃势之刑:丑中有旺水,恃旺刑戌中墓火。戌为六甲之尊,未为六癸之卑。戌恃尊而刑未之卑,未恃有旺土,刑丑中旺水,未恃有旺火,刑丑中辛金,戌恃辛金,刑未中乙木,都是以强凌弱,故为“恃势之刑”

辰午酉亥为自刑。寅申巳亥,有寅申巳刑。唯亥无刑。辰戌丑未,有戌丑未相刑,唯辰无刑。子午卯酉,有子卯相刑,其午酉无刑。辰为水之库,午为火之旺酉为金之旺,亥为水之旺,各恃旺盛之气而太过,太过则灾祸横生,故为自刑。自刑最忌辰见辰,午见午,酉见酉,亥见亥;古人曰“自刑带杀不为良,年月刑肤定见伤,不是狱中憔悴死,便是刀剑刃头亡。辰午酉亥自刑,中年失明。”刑者,刑罚也。多主刑事犯法之事,也主伤灾病痛之疾。子卯二支与其它一样,为无礼之刑,是因无礼之事而造成犯法或生灾祸。恃势之刑。是因为自己仗着有权有势,胡作非为,欺压人民和他人,而导致犯法和生灾。无恩之刑,是知恩,得恩不报,相反陷害恩人,或者杀害恩人而受到刑法判决。自刑,即是自己为达到某种阴谋或者企图造成犯罪。

十四。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未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地支相害解释:为何子未相害?因为子与丑合,未来冲散,故子未相害。丑与子合,午来冲散,故丑午相害。寅与亥合,卯来冲散,故辰卯相害。巳与申合,寅来冲散,故巳寅相害。午与未合,丑来冲散,故午丑相害。未与午合,子来冲散,故未与子相害。申与巳合,亥来冲散,故申亥相害。酉与辰合,戌来冲散,故酉戌相害。戌与卯合,酉来冲散,故戌酉相害。寅与亥合,申来冲散,故亥与申相害。子未相害者:为未土旺,子水旺。名为“势象相害”不利骨肉六亲。丑午相害者:为午以旺火欺凌丑中死金,名为“官鬼相害”。寅巳相害者:各恃临官,擅能而进相害。卯辰相害者:卯以旺木欺凌辰中死土,以少欺长而相害。酉戌相害者:戌以死火害酉旺金,为嫉妒相害,故酉人见戌则凶,戌人见酉则无事。六害主妨害孤独,骨肉参商,财帛暗泊……《烙碌子》云:“六害之徒,命有七伤之事”。《金书决》中云:“六害之人忌日时,老年残疾苦何依。又逢羊刃神相蚀,不中锋芒虎亦欺”。相害为受害,被害,也为相克之意。

十五。五行生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十六。地支藏干

子藏癸水,丑藏己土癸水辛金,寅藏甲木丙火戊土,卯藏乙木,辰藏戊土乙木癸水,巳藏丙火戊土庚金,午藏丁火己土,未藏己土乙木丁火,申藏庚金壬水戊土,酉藏辛金,戌藏戊土辛金丁火,亥藏辛

十七。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表口诀

甲子乙丑-海中金  甲午乙未-砂石金 银

丙寅丁卯-炉中火  丙申丁酉-山下火 灯

戊辰己巳-大林木  戊戌己亥-平地木 架

庚午辛未-路旁土  庚子辛丑-璧上土 壁

壬申癸酉-剑锋金  壬寅癸卯-金簿金 钩

甲戌乙亥-山头火  甲辰乙巳-覆灯火 烟

丙子丁丑-涧下水  丙午丁未-天河水 满

戊寅己卯-城头土  戊申己酉-大驿土 寺

庚辰辛巳-白腊金  庚戌辛亥-钗钏金 钟

壬午癸未-杨柳木  壬子癸丑-桑柘木 楼

甲申乙酉-井泉水  甲寅乙卯-大溪水 沙

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辰丁巳-沙中土 地

戊子己丑-霹雳火  戊午己未-天上火 烧

庚寅辛卯-松柏木  庚申辛酉-石榴木 柴

壬辰癸巳-长流水  壬戌癸亥-大海水 湿

看上表蓝色的字连起来,就组成了纳音速记口诀:

子午银灯架壁钩

戌辰烟满寺钟楼

申寅沙地烧柴湿

便是纳音六甲头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讲解有哪些?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如下:

1、《周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由《周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

2、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

3、八卦的顺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很重要的,可用来计算卦中的数。

4、《系辞传》主要讲述易经的性质和特征,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占筮方法和原理,易经的成书过程和原理,分上下两篇,每章12节,共24节。

5、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同时四象也可以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来表示,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来表示。

《品读国学系列——《易经》入门篇》

得教于曾仕强老先生,当铭记先生对国粹之发扬,并谨以传承!

《易经》最大的魅力在于,“持经达变”。

日月东升西落,草木花开花落,世界因多变而充盈,万物因多变而精彩。

然而,多变也让我们迷茫、担忧、畏惧,常常在一个个看不到星星的夜晚发出慨叹:“假如可以预见未来,应该就不会这么难熬!”

预见未来?《易经》便是这样的存在。但不同于民间俗定其为算命、看风水之物,如果仅仅限定为“占卜”之术,那老祖宗知道了是要难过的。

《易经》实际是在讲未来变化的道理——“以不变应万变”。然而欲“达变”,需“持经”通经。

遗憾的是,愿意停下脚步细细品读《易经》的人少之又少;而读后能应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代瑰宝竟遭蒙尘,唉。

想开启一个系列,专谈《易经》的内涵。集百家之解读,融我辈之思想,希望这一国粹能够得以流传,更能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指导人生!也愿意跟品读《易经》的朋友共同学习交流!

欲通《易经》,先知阴阳。

何谓阴阳?往外张为阳,向内缩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动性大的称之为阳,活动性小的称之为阴。阴阳虽只有二字,却涵盖万物,无法穷尽。

按最原始的认知来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我想应该人人都认同这一说法吧。白天,太阳升起,万物开始活动,是外张的特性;而到了晚上,我们躲回屋里,是内缩,称之为阴。

于是,一三五七为阳,二四六八为阴;头为阳,脚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那考你一下,手心手背,谁为阴,谁为阳?(评论区回复)

万物皆可分为阴阳,阴阳有何特性?

阴阳是相对的,但同时又是合一的,往往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者无法明确分隔。

比如拂晓太阳升起,天慢慢由夜转昼;而黄昏则由昼转夜,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会像一个开关一样,按一下是白天,再按一下就成了夜晚,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

再比如伸出你的手,大拇指为阳(奇数为阳),四指为阴(偶数为阴)。但是大拇指有两个关节,是为阴;而四指皆由三个关节,是为阳。亦是常见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现象。

再考你一下,我们常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那么这其中的阴阳有无明确分界线呢?如何理解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评论区回复)

理解了阴阳有什么实际用途呢?我们举个例子来用一下。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是讲两句话的人——嘴上的话为阳(向外吐露,外张特性为阳),内心的话为阴(内藏,为阴)。

比如我们嘴上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内心会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说“礼让为先”,内心在说“当仁不让”。可能你也发现,无论是古语还是现代的言论,有正着说的,也有反着说的,你该犯糊涂了,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身边那么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其实嘴上所说不过是为了礼节,或是为了安抚对方,或是其他原因,鲜少心之所想。

因而,所听片面之词,仅为阳,不可听信之,凡事所听必所思,思什么呢?思其阴。通晓阴阳,方才不惑。所以就有论语所云“三思而后行”!

《易经》“阴阳”二法,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辩证法,说难不难,但说容易那是绝对不容易的。欲通透,还需不断地“悟”,不断地用!

通《易经》,还需知八卦。

同阴阳一样,八卦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但知其意者,恐寥寥无几。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氏从宇宙万物取出八种元素: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宇宙间虽存万物,但皆可由这八种元素涵盖万物,所言“包罗万象”,即八卦能类万物之象,尽万物之情。

“八卦定乾坤”,最初取意象是取自“天”、“地”两象。缘何是天地?因为我们身边万物周转,但永远不离天地二字,是立身之本,万物生长之根本。

那有人会问,现在科技发达了,人可以跑出外太空,甚至登录月球火星,那“天地”之根本这一说法还适用吗?(评论区回复)

伏羲氏那个时候文字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先天八卦(称伏羲创建的为先天八卦,周文王创建的为后天八卦)是由基本图形和元素组成的。上面的八个元素分别对应八个符号。

从这个角度理解,古人观天,天圆地方,是一个圆弧。但天不是薄薄一层,“天外有天”,所以是三个圆弧,八卦图中的天的符号是

相对应的,地广阔无垠,也应当是和天类似的符号。但是,不同于天是完整的一块,大地由河流山谷分隔为一块一块,于是八卦图中地的符号是断开的,

天为阳,地为阴,其他六个元素,皆由天、地演化而来,我们先从天的元素看起。

天由三个横线表示,暂且从下到上分为“上、中、下”,我们看下面这个符号,是在天的符号基础上,最下面直线变为“断线”,断开可以理解为“动”,天的下面在动(区别于地的上面动)。在万物中,在天下面动的,取为风,所以这是风的符号

类似的理解,下面这个符号便是天的中间在动,这个元素取的是火。为什么天的中间动是火呢?这要说到当时的背景,远古时期,人们由天雷引起山火而认识火并学会用火,但并不像现在堆一个小火,往往火光冲天,烟云漫天,也便是天中动。

而天上动则更巧妙。天的上面怎么动,当时没有航天器,不可能真的跑到天的上面去看天上面怎么动。古人在池塘的水面上,看到天上的倒影,云卷云舒变化莫测,便成了“天上动”,所以这个符号是“泽”。

因而,天、风、火、泽,这四种基本元素概括了阳为主的万物;相对应的,地也包括地下动,地中动,地上动三类。

地下动——雷。为什么雷是地下动呢?因为当时没有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这一个科学理论,所以天上打了闪电之后,雷声紧接着会响起,身边物体会随之产生震动,所谓“惊天动地”,便源自于此。

地中动——水

地上动——山

为什么就是这几种元素,不能更改吗?

当然是可以更改的,但是后人在解读上已经大费周折,在读懂的基础上再动笔添加一个、或者去掉一个元素,好像都会破坏原先的内涵,于是流传千年仍为原先八卦。后世能添一笔,那绝对是流芳百世青史垂名的。

先天八卦图如下,有八个位置,上下分别为天和地,按顺时针依次相对排布的风、雷; 水、火;山、泽。

但细心的你会发现,这八种元素在八卦图中,另外又取了名字,分别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乾,是刚健之意,通俗的说是持久的刚强,代表天。无论风雷雨电,天上始终没有像地面那样沟壑纵横,依旧完整无缺,是刚健的。

而坤,是指柔顺之意,代表地。万物破土而出,依赖于土地生存,因而地能容纳万物,允许你挖个坑填个洞,是柔顺包容的;

巽,代表风,意为风无孔不入

震,代表雷,雷行而惊天动地;

坎,代表水,欠土,水一来,土就被冲走了,另外,水,就像人生的坎坷一样,你怕它,但又需要它,所以坎坷只有面对,才能善终;

离,代表火,火很能烧人家,但是烧到最后往往同归于尽,火最后也会消失,称为离;

艮,代表山,停止的意思,人到山前容易停止,即使翻过眼前这座山,山外有山,你无法永远这么翻越,人生也是如此,要学会“适可而止”;但这并不意味着遇到障碍就止步,“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兑,代表泽,遇见水泽心情愉悦,心遇兑则是悦,常言“泽被万物”,面对恩泽,心情愉悦之意。

这八种元素之所以被重新命名,一方面因为这些名字代表着这几种元素的自然属性,但另一方面,这些元素也体现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通之处。

了解这些后,《易经》采用的卦象符号其实就可以理解了。

八卦图中有八种元素,对应八种符号,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阳两两结合,共有八八六十四中类型,也便对应《易经》中的六十四卦。

每种符号的横线代表一个爻(yáo),也便是《易经》中的爻辞讲述的内容。

《易经》的卦象如何解读?它的真实用意又是什么?我们该怎样用它指导人生?这些内容请参下篇推文。

限于阅历和学识水平的不足,文中有不恰不当之处,烦请批评指正!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读国学《易经》的心得 总结 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一

《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 成语 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山即艮,泽即兑。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二

男女因相互吸引而交往,然如何交往,如何相处,易家在其咸卦中有详尽的描述,对其始终末都有详尽的交代。下面我将就我之理解与见解和大家一同分享,仅供参考。

首先,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在恋爱中,到底是不是一定得男求女呢?在如今,女求男之现象俯拾即是,然而咸卦卦象为山上有泽,山为阳,为男,泽为阴,为女,此寓意为阳下求阴,也可以说是男下求女,而且还是“下”求,此处之“下”我觉得可解释为放下面子、低下身子、隐起阳刚、显出温柔、献殷勤示好,那这样到底有没有道理,对于今天的男女交往有没有参考价值呢?我说两点:其一,男女天性相异,男天性阳刚、好动、感之速、情之切、欲之重,女天性阴柔、处静、感之慢、情之缓、欲之轻。故男求女,是天性,下求,是情之真切使然,正如“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所寓。其二,男求女,成之缓,缓则相感深,感深则情深,情深则亨顺,亨顺则宜,则久远;女求男,成之速,速则相感浅,浅则情少欲多,欲多则速成速离,故无果而有悔。此处有必要说明,我所言之男女并非仅指性别之男女,应当理解为具有男性特质的人和具有女性特质的人,有些男性天生阴柔处静,而有些女性天生阳刚好动,若如此,女求男亦不背于男女天性。故准确的回答应该是阳求阴也,即具有阳性特质的人求具有阴性特质的人。

咸卦卦辞有云“咸,亨、利、贞,取女吉”,此为咸卦之总纲领,开篇即言男女交往之关键——贞也,即目的纯真,这三个字我觉得应该将其顺序调整为“贞、亨、利”来理解,这三个字为一个循环因果,贞为男女交往之本始,只有目的纯真,才有可能发展亨通顺利,亨通顺利才有可能相互获宜。曾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贪恋爱都是耍流氓”,即此处之贞,经过贞、亨,终将会利,此处之利,可用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解释,最为妥当。说娶女而非嫁夫,是言男下求女也。

读国学《易经》的心得总结体会三

《周易》堪称我国 文化 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论语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学《周易》贵在能知几,机者念头起动几微之间,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学《周易》可以趋吉避凶,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让灭祸消弭于无形,自然能趋吉避凶,远离大灾大祸。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

无大过的大过指的是什么?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道,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就是大过。

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是天生圣人,圣人方能无过。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既是修养学习来的,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学周易穷理研几,在心念几微处用功,一生不好的念头,便立即制止,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现于行为,故无大过。在易系辞下传,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在念头处观察。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系辞下传,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就属颜渊学,他有知几的功夫,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即时制止,所以能不迁怒、不二过。

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常人一举一动多有犯过。若学着观察念头,恶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可以少犯大过。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曲礼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若一举一动不违背曲礼,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根源,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生两仪,两仪再变生四象,四象演化为八卦。再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以一登堂奥,一窥天地之妙。我们只要依*玩占观象,从中温故知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掌握心念行为,一一复归于礼,自可趋吉避凶,克念作圣。

国学经典周易主要内容是什么

周易主要围绕64卦来写的

每一卦有卦辞和爻辞,分别可以分析里面的来龙去脉和吉凶,古代用来占卜,现在人们研究里面的象数理的部分,很高深莫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国学易经的讲解和易经国学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