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易经101讲解 易经的智慧第101集视频

最后更新 :2022.11.16

其实传承易经101讲解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易经数字101,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传承易经101讲解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品读国学系列——《易经》入门篇》

得教于曾仕强老先生,当铭记先生对国粹之发扬,并谨以传承!

《易经》最大的魅力在于,“持经达变”。

日月东升西落,草木花开花落,世界因多变而充盈,万物因多变而精彩。

然而,多变也让我们迷茫、担忧、畏惧,常常在一个个看不到星星的夜晚发出慨叹:“假如可以预见未来,应该就不会这么难熬!”

预见未来?《易经》便是这样的存在。但不同于民间俗定其为算命、看风水之物,如果仅仅限定为“占卜”之术,那老祖宗知道了是要难过的。

《易经》实际是在讲未来变化的道理——“以不变应万变”。然而欲“达变”,需“持经”通经。

遗憾的是,愿意停下脚步细细品读《易经》的人少之又少;而读后能应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代瑰宝竟遭蒙尘,唉。

想开启一个系列,专谈《易经》的内涵。集百家之解读,融我辈之思想,希望这一国粹能够得以流传,更能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指导人生!也愿意跟品读《易经》的朋友共同学习交流!

欲通《易经》,先知阴阳。

何谓阴阳?往外张为阳,向内缩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动性大的称之为阳,活动性小的称之为阴。阴阳虽只有二字,却涵盖万物,无法穷尽。

按最原始的认知来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我想应该人人都认同这一说法吧。白天,太阳升起,万物开始活动,是外张的特性;而到了晚上,我们躲回屋里,是内缩,称之为阴。

于是,一三五七为阳,二四六八为阴;头为阳,脚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那考你一下,手心手背,谁为阴,谁为阳?(评论区回复)

万物皆可分为阴阳,阴阳有何特性?

阴阳是相对的,但同时又是合一的,往往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者无法明确分隔。

比如拂晓太阳升起,天慢慢由夜转昼;而黄昏则由昼转夜,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会像一个开关一样,按一下是白天,再按一下就成了夜晚,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

再比如伸出你的手,大拇指为阳(奇数为阳),四指为阴(偶数为阴)。但是大拇指有两个关节,是为阴;而四指皆由三个关节,是为阳。亦是常见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现象。

再考你一下,我们常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那么这其中的阴阳有无明确分界线呢?如何理解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评论区回复)

理解了阴阳有什么实际用途呢?我们举个例子来用一下。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是讲两句话的人——嘴上的话为阳(向外吐露,外张特性为阳),内心的话为阴(内藏,为阴)。

比如我们嘴上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内心会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说“礼让为先”,内心在说“当仁不让”。可能你也发现,无论是古语还是现代的言论,有正着说的,也有反着说的,你该犯糊涂了,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身边那么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其实嘴上所说不过是为了礼节,或是为了安抚对方,或是其他原因,鲜少心之所想。

因而,所听片面之词,仅为阳,不可听信之,凡事所听必所思,思什么呢?思其阴。通晓阴阳,方才不惑。所以就有论语所云“三思而后行”!

《易经》“阴阳”二法,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辩证法,说难不难,但说容易那是绝对不容易的。欲通透,还需不断地“悟”,不断地用!

通《易经》,还需知八卦。

同阴阳一样,八卦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但知其意者,恐寥寥无几。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氏从宇宙万物取出八种元素: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宇宙间虽存万物,但皆可由这八种元素涵盖万物,所言“包罗万象”,即八卦能类万物之象,尽万物之情。

“八卦定乾坤”,最初取意象是取自“天”、“地”两象。缘何是天地?因为我们身边万物周转,但永远不离天地二字,是立身之本,万物生长之根本。

那有人会问,现在科技发达了,人可以跑出外太空,甚至登录月球火星,那“天地”之根本这一说法还适用吗?(评论区回复)

伏羲氏那个时候文字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先天八卦(称伏羲创建的为先天八卦,周文王创建的为后天八卦)是由基本图形和元素组成的。上面的八个元素分别对应八个符号。

从这个角度理解,古人观天,天圆地方,是一个圆弧。但天不是薄薄一层,“天外有天”,所以是三个圆弧,八卦图中的天的符号是

相对应的,地广阔无垠,也应当是和天类似的符号。但是,不同于天是完整的一块,大地由河流山谷分隔为一块一块,于是八卦图中地的符号是断开的,

天为阳,地为阴,其他六个元素,皆由天、地演化而来,我们先从天的元素看起。

天由三个横线表示,暂且从下到上分为“上、中、下”,我们看下面这个符号,是在天的符号基础上,最下面直线变为“断线”,断开可以理解为“动”,天的下面在动(区别于地的上面动)。在万物中,在天下面动的,取为风,所以这是风的符号

类似的理解,下面这个符号便是天的中间在动,这个元素取的是火。为什么天的中间动是火呢?这要说到当时的背景,远古时期,人们由天雷引起山火而认识火并学会用火,但并不像现在堆一个小火,往往火光冲天,烟云漫天,也便是天中动。

而天上动则更巧妙。天的上面怎么动,当时没有航天器,不可能真的跑到天的上面去看天上面怎么动。古人在池塘的水面上,看到天上的倒影,云卷云舒变化莫测,便成了“天上动”,所以这个符号是“泽”。

因而,天、风、火、泽,这四种基本元素概括了阳为主的万物;相对应的,地也包括地下动,地中动,地上动三类。

地下动——雷。为什么雷是地下动呢?因为当时没有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这一个科学理论,所以天上打了闪电之后,雷声紧接着会响起,身边物体会随之产生震动,所谓“惊天动地”,便源自于此。

地中动——水

地上动——山

为什么就是这几种元素,不能更改吗?

当然是可以更改的,但是后人在解读上已经大费周折,在读懂的基础上再动笔添加一个、或者去掉一个元素,好像都会破坏原先的内涵,于是流传千年仍为原先八卦。后世能添一笔,那绝对是流芳百世青史垂名的。

先天八卦图如下,有八个位置,上下分别为天和地,按顺时针依次相对排布的风、雷; 水、火;山、泽。

但细心的你会发现,这八种元素在八卦图中,另外又取了名字,分别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乾,是刚健之意,通俗的说是持久的刚强,代表天。无论风雷雨电,天上始终没有像地面那样沟壑纵横,依旧完整无缺,是刚健的。

而坤,是指柔顺之意,代表地。万物破土而出,依赖于土地生存,因而地能容纳万物,允许你挖个坑填个洞,是柔顺包容的;

巽,代表风,意为风无孔不入

震,代表雷,雷行而惊天动地;

坎,代表水,欠土,水一来,土就被冲走了,另外,水,就像人生的坎坷一样,你怕它,但又需要它,所以坎坷只有面对,才能善终;

离,代表火,火很能烧人家,但是烧到最后往往同归于尽,火最后也会消失,称为离;

艮,代表山,停止的意思,人到山前容易停止,即使翻过眼前这座山,山外有山,你无法永远这么翻越,人生也是如此,要学会“适可而止”;但这并不意味着遇到障碍就止步,“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兑,代表泽,遇见水泽心情愉悦,心遇兑则是悦,常言“泽被万物”,面对恩泽,心情愉悦之意。

这八种元素之所以被重新命名,一方面因为这些名字代表着这几种元素的自然属性,但另一方面,这些元素也体现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通之处。

了解这些后,《易经》采用的卦象符号其实就可以理解了。

八卦图中有八种元素,对应八种符号,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阳两两结合,共有八八六十四中类型,也便对应《易经》中的六十四卦。

每种符号的横线代表一个爻(yáo),也便是《易经》中的爻辞讲述的内容。

《易经》的卦象如何解读?它的真实用意又是什么?我们该怎样用它指导人生?这些内容请参下篇推文。

限于阅历和学识水平的不足,文中有不恰不当之处,烦请批评指正!

易经的智慧全集的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圣人伏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画出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种卦象,即通常所称的“八卦”。之后,再历经周文王与孔子,“易学”体系渐趋完备,被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时至今日,注易之书籍,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有从象数方面来描述的,也有从义理来阐述的,而《易经的智慧全集》通过对《易经》中有关人生的阐释,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人们掌握处世的智慧。《易经的智慧?集》由蒋大伟编著。

易经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时间万物的变化变幻,它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从中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只要你能读懂一部分,你就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易经讲是什么呢?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扩展资料:

不管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学院派,还是江湖派,各种各样对于《易经》的解释,其实都和普通人无关,这恰恰是对《易经》最大的误解。《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学问。

顾炎武曾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意思是说这些典籍里的名词,看起来艰深古奥,其实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语。

显然,这句话说的是三代以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对于天文历法都很熟悉,而天文历法,恰恰是《易经》一个很关键的立足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余世存谈《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学问

怎么理解易经?

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多人怀疑中国文化,说中国人为什么不如西方人那么厉害;也有人怀疑中医,说中医不如西医好。其实这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出了问题;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书的“能量体系”的概念。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以为“读什么书都可以”,确实什么书都开卷都有益,但能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要超过小学课本100倍,它就有100的能量;《论语》比《三字经》又要超过100倍,可以达到1万的能量;那《易经》呢?她的能量跟《论语》相比,又要超过100倍。

所以,没有学习《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的。我们读了《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读世界上其它的书,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会如果有时间,我也把四书串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感受一下通过易经的视角读书的不同境界。从《易经》的角度讲解四书,里边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没有读《易经》,按照现在专家学者的解释,诚然他们对这些书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也是有道理,反正也是一家之言嘛。但是一般的解释,我们给的定义为,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因为《易经》是这么多圣人写的,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是圣人写的,那就是不得了。大家知道《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道德经》也是圣人写的,所以,它们的能量系统也很充足。经典的这个“经”字,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太清楚的,一般圣人写的才叫“经”,它们的能量都很大。而《易经》是由十几位圣人写的,大家可以想像她的能量有多大。这么高能量的书,如果我们不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佛教讲:“人身难得,真法难求,中国难生。”生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不小心投胎到了非洲,你要想读什么经书,那就难了,因为非洲基本上没什么经书。投胎到美国,就有一本经书,叫做《圣经》。犹太人他们很厉害,很了不起,他们就会读这一本经,他们的小孩从小就读熟、背熟。所以犹太人在世界上680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因为诺贝尔奖是近100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100年,中国人数典忘祖不学经典,特别是不学易经,所以中国在这100年是相当衰落的。

《易经》的价值,我们有四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叫“群经之首”。在我们中国,所有的书中,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美称。群经到底有多少经呢?我把经典做了一个分类。我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所谓基础类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的,这些经典。一个小孩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许多家长可以说是完全颠倒的。小孩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你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现在我们的教育统统停留在装修的层面:弹琴、跳舞、画画、学英语、学数学等,这所有的都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基础类经典是解决一个人的地基问题:怎么做人。

有了地基会做人还不行,还要学会做事,所以要有结构类的经典。我们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首当其冲就是《易经》。这些“经”都是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 所以放在结构类里,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我们列在这里的已经包含了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佛家的,“儒释道医”四家的经典。我们也不讲这些经典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从小就把这些经典读完了,想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设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这些学进去, 又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教育很简单,就是读经典。但现在的家长都不懂这个规律,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在学钢琴学跳舞,而且花很多精力时间陪他在那里学。

第三类是装修类的,我们多数的家长就喜欢装修。《唐诗》、《宋词》是装修,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学,唱歌、跳舞是装修,也会给孩子学习。装修好不好呢,如果只有装修,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上海一栋13层的楼房倒塌, 我给大家看一下相片,是建筑史上一个叹为观止的典型案例。这栋楼就这么平平的,好像是中了迷药似的缓缓地就倒下来了,而且没有坏,还可以住。这个楼可怕在哪里?它的柱子比手臂大不了多少!它的钢筋跟小手指那样小!这种楼你要是买到了,太可怕了!好在那些住户还没住进去啊!这种完全没有地基的楼房,竟然能通过这么多质量部门的检查!那我们教育一个人,培养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地基不知道结构,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的人,这些人跟建筑上的难道不是一个样么?也是豆腐渣工程啊!所以,现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在社会上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会自杀,杀人,这就是装修之害,太严重了!事实上登报的是少数,大部份是没有见报的,死了就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结构类经典中,如果学了《易经》,《易经》的第一卦,就有“君子自强不息”。如果小孩有这条信念,就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结构,一根钢粱就出来了。第二卦,第二句话:“君子厚德载物”,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学了《易经》,只要有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确保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所以,《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说明易经重要性的第二句话,易经是“文化之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佛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死问题,如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交流,我就把这个观点讲得比较系统,在这里讲了一下, 《易经》里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话,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些都不难看出,《易经》研究的,同样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说明易经重要的话,是“智慧之海”。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不断有人问:“老师,你每读一遍《易经》到底有什么感悟?”我说不一定,有时候这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有时候就那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读经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经》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他完全弄懂了《易经》,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还要继续学习。《易经》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易经》,我们只要能懂《易经》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一样,只懂了一点点,我每次读都会增加一点点,可能永远也不能把它全部读懂。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易经》里,我们明白一句话都不得了,就讲“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的这句话, 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能够明白“自强不息”,这一辈子是不是不会自杀了?什么叫“悟”?明白是不行的,别人告诉我们意思,我们好象明白了,但是如果不是“悟”出来的,遇到困难时,我们同样会不行,所以要用生命去体会。什么叫开悟?自己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然后在生活当中,只要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悟”。我们读得越多,就会悟得越多。

《易经》是智慧之海,《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易经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这个必须等到我们每人读到100遍以上才好说,到那时,也许大家自己已经悟到很多了,或者看别人讲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得明白了。

就像那个“道”字,如果我们想研究,就把那个“道”字好好地写,好好地研究。如果我们把那个“道”字,能够弄明白,把它的每一撇每一竖搞明白,突然有顿悟,欢迎你来找我,看看你的“悟”跟我的“悟”是不是一样。我研究这个“道”字,研究到最后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它跟佛教那些最高层的佛理相通,是完全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本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如何呢?举国而知易者,鲜矣,不懂《易经》却在当老师,搞教育;不懂《易经》却当医生,所以这两大领域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教育跟医疗都是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因为很多错误的观念,让我们付出许多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生在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典,但是有没有一本经典,我们读了以后,我们能够像《易经》这样,能够得到一个这样肯定的答复,比如说我们读了《三字经》,将来能不能成大材?可能没人敢给肯定的答案,我们读了《弟子规》,将来能不能成大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只要真的读通了《易经》,那么可以告诉肯定的说,绝对可以承担大任,可以做大材使用。

我们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毛泽东,他们是不是都学了《易经》?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有没有学《三字经》、《弟子规》呢?不知道,其实可以肯定的说,圣人都没有学这些,因为《三字经》、《弟子规》是很晚的时候出现的,圣人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都读,你不如就读一本《易经》,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这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文章分享结束,传承易经101讲解和易经数字101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