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肠息肉切除后

最后更新 :2022.07.18 01:08

提起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肠息肉切除后,另外,还有人想问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内镜切除肠息肉要注意的问题,你都知道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肠息肉切除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

1、肠息肉切除后

可以吃的,但对肠息肉切除后没有太大帮助。

最近两天饮食清淡,吃点容易消化的就可以了。

2、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

2、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

[诊断]肠息肉切除后能活几十年可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措施]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病理检查;⑤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学标本者;⑥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为例患者切除大息肉颗,仅发生2例轻度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例患者,其中腺瘤**肉例,炎症**肉68例,二者**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阳性率比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肠息肉切除后生存。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内镜切除肠息肉要注意的问题,你都知道有哪些?

[发病机理]恶性肠息肉切除后能活几年。

1.大肠息肉的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学分类为基础把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

这种分类,**优点是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的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和化和化生性和癌无关,但部分可演变为腺瘤。这样分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分,指导**就有更大意义。多发息肉切除后能活多久。

表1大肠息肉的分类

单发多发

肿瘤瘤腺瘤病

腺管状家族性多发瘤病

绒毛状Cardnen综合征

混合性Turcot综合征

散发瘤病(多发瘤)

错构瘤性Peutz-Jephers息肉Peutz-Jephers综合征20多岁得了肠息肉能活多久。

幼年征幼年**肉幼年**肉

炎症性炎症**肉假息肉病

增生性增生**肉多发性增生**肉

其他性赘生物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炎性纤维增生**肉

各类息肉的发现率文献报告差别亦大,国内报告以腺瘤**肉最为常见,国外Goldman认为,增生**肉是大肠最常见息肉,其发病率高达25%~80%,Arthur认为在成年人,增生**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而Franzin却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肉的3倍,Hermanek通过对例息肉的分析,亦支持Franzin的结果。

2.大肠息肉解剖学分布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高吗。

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对结肠进行明确分段。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将大肠区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末端91%~%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患者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趋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左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亦越来越高。

[临床表现]肠息肉癌症切除后能活多久。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或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时有肿物自**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家族性肠息肉平均寿命。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肠息肉切除后影响寿命吗。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带血、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辅助检查]息肉摘除后影响寿命吗。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目前**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对于复合**肉,由于它们不少是和腺瘤共存的,因此应进行多瘤病理检查,特别是对多部位和老年患者。即使不能做到每一个息肉都进行病理检查,也应对各个部位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材活检,以发现复合**肉,特别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腺瘤。

以上就是与肠息肉切除后相关内容,是关于肠息肉切除后的分享。看完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